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2452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预习案一、 知识梳理(利用课前15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掌握课本重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古代辉煌的历程(时间上的久远绵长)。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不因时间和世事的变迁而中断,中华文

2、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为就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独特性-含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以其独特的内涵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

3、,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4、,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这种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汉字记载、史书典籍保存;继承、创新和和发展;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注1:中华文化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5、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注2:在当代为什么要努力繁荣和发展我们中华文化?如何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原因A、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B、之二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我国民族精神,促进

6、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C、之三是: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适应当代国际的需要。促进中华文化繁荣的举措与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注意:文化创新的政治保证、指导思想、源泉、主体、方向、根基、

7、他上之石、主观努力、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层次上分析说明。)二、 体系构建(先建森林,后见树木)探究案体验探究(自主思考,组内交流、组间合作竞争)探究1:判断改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兼收并蓄就是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探究2】(1):

8、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2)“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 (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练习案单项选择题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

9、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月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屏说明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C汉字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文化符号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01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的文章,就外来语的使用发表评论,“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0、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保持汉语纯洁性的人认为:如今类似于Wi-Fi、CEO、MBA、PM2.5、HTML、CBD这样的“零翻译”外来语在报刊等出版物中屡见不鲜,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给相当部分的读者造成了比较大的理解障碍。外来语的过度使用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和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因此,应该努力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以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立和尊严。反对保持汉语纯洁性的人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如“激光”“坦克”等外来语,汉化后通俗易懂;如“X光”“B

11、超”等一些字母词因简洁明了而被广泛使用;如“电脑”“鼠标”等一些符合汉语构词规律的意译词,已成为汉语基本词汇的组成部分。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它应该与时俱进,“纯洁”的语言只能让我们看懂“古文”,但“不纯洁”的语言才能让我们融入世界,活在现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持汉语的纯洁性?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导学案6参考答案探究1:判断改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注意: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

12、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注意: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兼收并蓄就是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

13、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u【探究二】(1):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2)“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 (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练习案【答案】答案

14、一:赞同。理由: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保持汉语言的纯洁性有利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4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汉语言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2分)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外来语的过度使用会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和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2分)答案二:反对。理由:文化需要交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语言的合理成分,有利于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更好地融入世界。(4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顺应时代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吸收外来语言,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不会损害中华文化的独立和尊严。(4分) 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