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1460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课后训练 人民版必修21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B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C经过严密的论证试验D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

2、进行改革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 C D4历史学界,一般把苏联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称为“停滞时期”,导致当时“停滞”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A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B受当时自然灾害的影响C经济呈停滞下降趋势D经济加速战略难以奏效5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

3、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A B C D6苏联解体,一是指国家的分裂,一是指社会制度的剧变。导致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的事件是()。A“更新联盟”构想提出 B“八一九”事件的发生C明斯克协议的签署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7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

4、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8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1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2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据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和刘克明等主编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编制材料二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

5、华著俄国史(1)据材料一,归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变化的根源。(2)赫鲁晓夫改革之后,在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答案1.答案:A解析:实践证明上述两个都是不切实际的口号,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说明其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2.答案:C解析:从题意中可以直接排除A项和D项,而B项不能说明掘墓人和守墓人,故选C项。3.答案:B解析:1958年中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赫鲁晓夫正在搞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而中国的

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于1953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1929年开始的,二者均早于题目要求的时间。4.答案:A解析:在苏联历史上,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当时他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导致停滞现象的出现。C项是停滞时期的表现;D项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5.答案:A6.答案:B解析:“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落入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共不仅被排挤出政权,而且组织彻底瓦解,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属于其内容的是C项。8.答案:C解析:图1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9.参考答案:(1)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根源是斯大林模式严重制约苏联社会经济发展。(2)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其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也未找到个人崇拜的根源,相反,自己大权在握后,重新搞起个人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