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1461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在俄罗斯新圣女公墓,赫鲁晓夫的墓上立着一块高3米、宽2米的墓碑。它的墓碑用黑白两色和交错的花岗石雕塑而成,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这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墓碑(正面)想一想:“旧时代的泥淖”是什么含义?人们为什么说赫鲁晓夫“跨进了新时代”?答案:提示:(1)含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打开了苏联社

2、会主义改革的闸门。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历史背景(1)20世纪50年代,_的弊端日益显现,_盛行。(2)1953年,_的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2主要内容(1)农业改革:扩大_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_,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_。(2)工业改革:改革_,扩大_,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_。(3)政治改革:批判_的种种表现及其严重后果,进行大规模的_活动。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工业改革侧重于管理体制,政治改革具有“以新的个人崇拜取代旧的个人

3、崇拜”的特点。3历史评价(1)冲击了_,打开了苏联_的闸门,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缺乏正确的_、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没有从根本上打破_的框架,导致_日益突出。学习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时,可结合其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进行认识;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改革最终失败的历史必然性。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1)前期推行“_”,但没有改变优先发展_的基本政策。改进_,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_。(2)后期: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_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新经济体制”的正式名称为“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以扩大企业权力和实

4、行利润提成为核心,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2主要结果(1)前期:_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_逐步提高,_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_匹敌的超级大国。(2)后期:使整个国家如一潭死水,各种_不断滋生和积聚,导致苏联陷入困境。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继承和发展,但具有明显的“修补性”,依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1直接目的改变_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_地位。2基本内容(1)第一阶段:以_为重点,制定“_”,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试图以_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2)第二阶段:以_为重点,相继推行“民主化”“公

5、开性”和_,实行_,以“_”取代“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主要结果(1)背离_道路,经济连年滑坡,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_。(2)根本动摇了_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使_发生质变。(3)_日趋严重,_愈演愈烈,最终导致_完全解体。学习戈尔巴乔夫改革时,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从时间、特点、内容、作用、弊端等方面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进行比较,注意明确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苏联解体(1)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_,苏联由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_。(2)“八一九”事件后,以_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控制了国家政权,_被排挤出政权。(3)_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_,

6、苏联完全解体。(4)1991年12月25日,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_上空降落;次日,“_”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瓦解,直接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答案:一、1.(1)斯大林模式个人崇拜(2)斯大林2(1)集体农庄农业税种植玉米(2)工业管理体制地方权力经济地位(3)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3(1)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2)理论指导斯大林模式各种矛盾二、1.(1)新经济体制重工业工业管理经济刺激(2)经济发展2(1)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军事实力美国(2)社会矛盾三、1.国民经济超级大国2(1)经济改革加速发展战略经济管理的方

7、式(2)政治改革政治多元化多党制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3(1)社会主义思想混乱(2)共产党国家政权(3)民族问题民族分裂运动苏联4(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邦联(2)叶利钦苏联共产党(3)1991阿拉木图宣言(4)克里姆林宫苏联【问题1】 20世纪5090年代,苏联相继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三次重大改革的异同点有哪些?我们由此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异同点”可结合三次重大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最终结果进行思考;“启示”应联系三次重大改革的经验教训,从基本方向、改革目标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1)主要异同: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

8、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但缺乏科学的宏观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措施。都极为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虽然对农业、轻工业有所改革,但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短期成效,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国民经济连续滑坡,都没有根本改变国民经济持续衰退的趋势。(2)重要启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依据本国具体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问题2】 1991年12月25日

9、,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俄罗斯的白、红、蓝三色旗,苏联正式宣告解体。想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思考时,应联系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1)历史原因:长期推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导致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错误,推行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使苏联陷入了更加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危机之中。西方国家

10、长期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既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又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长期与美国进行争霸斗争,没有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广大人民的不满。【例题1】 (2011全国文综)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注意“1964年到1982年”,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结果,D项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改革,仍然未能从

11、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故A项正确。答案:A【例题2】 (2010北京文综)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不完整表述选择题,实质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局限性,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提取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苏联政府充分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合理性和主导作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12、,说明它旨在降低行政干预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但依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D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由国家收集一切余粮B鼓励大规模种植玉米C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D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2 19531964年,赫鲁晓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值得肯定的是()。A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D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认为:“勃列日涅夫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这是指勃列日涅夫()。A开启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明确提出“加速发展战略”D不打

13、算触动斯大林模式4(2010福建文综)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5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1/3左右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经济成长历程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A由国家收集一切余粮是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