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1519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_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魏统治者在战争中让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这主要反映了()A北魏统治者战略战术不当B其他族人民作战勇敢C北魏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D北魏的部队战斗力强解析:“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答案:C2.电视剧北魏冯太

2、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冯太后病逝于洛阳D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的重大举措,时间是495年,而冯太后早已于490年去世,故不可能病逝于洛阳。答案:C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解析: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

3、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答案:B4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C D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C5下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穆陆贺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

4、理解能力。改汉姓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答案:A6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大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其基本出发点是()A尽快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B加快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C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D平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孝文帝与汉族通婚,实质是政治联姻,其基本的出发点是把汉族和鲜卑族的利益和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巩固统治。A、B不符合基本出发点,D与通婚无关,故选C。 答案:C7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5、”。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俸禄制和均田制作用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本题共涉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仅是俸禄制的作用,B、C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规定农民要负担一定的徭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D。答案:D8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

6、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分析。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即车)。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拜臣起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兴宅中土(指建都洛阳)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如何?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为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

7、李冲传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孝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为孝文帝的迁都遇到很大阻力,遭到旧贵族的反对,说明任何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二为北魏洛阳的城市建设图,说明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 (1)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 (2)意义: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北魏孝文帝

8、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一、自我测评(教材P3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提示:政治制度上的吏治、禄制改革,整肃了秩序,遏制了贪污,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经济上的均田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习俗上包括语言、服饰、姓氏、婚俗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二、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33)根据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提示:(1)平城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土地贫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北部风沙侵袭,自然灾害不断,无法满足在京官民物资需求,若从中原调拨则交通不便,耗损极大。(2)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且为数朝故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迁都于此能营造热烈的汉化氛围,促进鲜卑族的汉化进程。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