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348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屈原列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语文】鲁人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三课 屈原列传【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道德之广崇 广崇:广大崇高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污泥:污泥浊水。比喻腐朽龌龊的黑暗势力C.治乱之条贯 条贯:条理D推此志也 推:推究,推断【解析】选C。条贯:条理系统。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犹离忧也”的“离”不属于同一种语言现象的是( )A.人穷则反本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D.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解析】选B。A、C、D三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通假字。而B项不是

2、通假字。3.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浊社会的抨击。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的品行与志向。【解析】选B。A项,“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说法不对,此处是说其品德可“与日月争光”。C项,“对污浊社会的抨击”这一说法文中并未体现。D项,这段文字没有介绍离骚的艺术特点。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

3、文:_(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译文:_(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译文:_答案:(1)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他阐明了道德修养的广大崇高,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3)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作品中所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俗世。 二、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答: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审清

4、题干要求,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内容和形式。答题时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束缚性,又要注意内容上的创造性。解答本题要注意三个要求:话题的确定性,以“梦想与现实”为话题;两句之间在形式上形成对仗;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手法。答案: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娴于辞令 娴:熟悉B.平伐其功 伐:夸耀C.博闻强志 志:记忆D.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解析】选D。害:妒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B.颜色憔悴C.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5、郑袖D.屈平属草稿未定【解析】选D。A项,从容:古义是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是镇定;B项,颜色:古义是人的容貌,脸上的气色,今义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诡辩:古义是欺诈巧辩,名词,今义是无理狡辩,动词;D项,草稿:都是指初步写成的文稿或画成的画稿等。【解析】选B。都是介词,引出行为动作的支配对象。A项,表原因,因为/表承接,相当于“而”;C项,即使/虽然,均是连词;D项,代词,代物,指宪令草稿/代词,代人,指楚军。 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父母者,人之本也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 此不知人之祸也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离骚”者,犹离忧也A./ B./C./ D./【解析】选A。都是判断句,都是被动句。5.默写下列名句。(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_。(2)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_?(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 答案:(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2)何不其糟而啜其醨(3)受物之汶汶者乎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罪:治罪,加罪B.汉与楚相距 距:通“拒”,对抗 C.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D.景帝召田叔案梁 案:通“按”,审查,追查【解析】选C。“敌”应为“敌对”“对抗”之意。【解析】选B。“什么”

7、,代词/“怎么”,副词;A项,都是连词,“于是”;C项,都是连词,“的原因”;D项,都是连词,“然而”。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王长者,不倍德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A. B. C. D.【解析】选B。句是说田叔的为人,句是评价赵王,故可排除A、C、D三项。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B.赵

8、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决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解析】选D。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译文:_(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译文:_(3)孟舒岂故驱战之哉!译文:_【解析】(1)中注意“备、遇、为

9、乱”的翻译; (2)中注意“是、坐”的含义及被动句式;来源:学,科,网(3)中注意“岂故”的翻译。答案:(1)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这些人请求叛乱。(2)当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3)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解析】选C。期:约定。【解析】选C。其:前一个为代词,他,他们;后一个为代词,自己。A.而,连词,表并列;B.之,结构助词,的;D.以,

10、介词,因为。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废其双腿。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解析】选B。庞涓“消灭齐军士卒过半”不对。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译文:_(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译文:_答案(参考):(1)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2)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