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94441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3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农业 (1)农业_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 (2)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多。 (3)适应城市生活需要,城郊_的种植发展起来。 (4)_也得到发展。,生产工具,经济作物,畜牧,2手工业 (1)_发展,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 (2)_有很大发展,对后来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有直接影响。 3商业 (1)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2)政府重新铸造_,使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逐步为货币交易所代替。 (3)_也有长足发

2、展。,丝织业,制瓷业,铜钱,对外贸易,思维启迪1 以下是魏晋墓葬壁画 请回答: (1)图一、图二说明了北魏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生产方式由游牧到农耕的转化。 (2)_。,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内容,孔子庙,太学,祭祀,九品,2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_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维启迪2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一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提示:(1)因为自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王

3、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乐制度,尊崇孔子,提倡以_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2)鲜卑族政权的封建化。,封建化,孝,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表现 (1)鲜卑族 内迁的劳动者成为中原农民,贵族成为_。 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_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汉族 鲜卑族_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广泛传播。 汉人从服饰或_深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2.影响:加速了_,促进了国家统一。,封建地主,汉族,畜牧生产,风度上,民族融合,思维启迪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孝文帝改革与当时的民族融合潮流是相互作用的,改革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各民族_的进程,而

4、各民族的融合又巩固了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封建化,探究一 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一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男子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史料二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 史料三

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探究问题 (1)上述史料提到了哪几种新制度?这体现出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什么特点? (2)据史料二概括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3)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提示:(1)制度:新的租调制;三长制;均田制。特点:创建新制度,取代旧制度。,(2)社会情况: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 (3)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改革

6、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 1特点 (1)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冯太皇太后的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作用 (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3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7、(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冯太皇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4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4)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1以下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述说,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改革的背景是北方战乱,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出现统治危机 B魏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C这次改革是一次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D这次改革就社会发展角度而言,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解析:改革前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北方相对安定,A项与史实不符合;

8、B项是魏孝文帝改革的因素之一;C项是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D项是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都符合史实。,A,史料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探究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探究问题 (1)从上述的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2)依据史料及图片,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重要影响。 提示:(1)信息:图一: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二: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趋势:民族融合加强。 (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

9、评价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会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 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5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兼收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不足之处。

10、,2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关于北魏封建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 B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 C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远地区传播的过程 D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D,解析:民族融合的含义既包含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也包含汉族学习鲜卑族文化的精华内容,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技术和经验。因此民族融合是双向的,而北魏封建化是鲜卑族向汉族学习的单向过程,故D项说法错误。,一、学思之窗(教材P41)

11、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北魏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展,鲜卑族逐渐封建化。,二、本课测评(教材P43) 1.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后,北魏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变 化?这些变化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1)社会经济的变化 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 手工业活跃: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 商业活动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远达西方国家。 (2)影响:经济的变化增加了国家收入;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为什么说魏孝文帝改

12、革的最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提示:(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 下,为发展生产、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农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成分,使游牧为主的鲜卑人变成农民,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3)政治上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采用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团结了汉族地主,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4)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5)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的文化精华最终融于汉族文化之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学习延伸(教材P43) 1.探究活动 提示:略。 2.争鸣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