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992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岳麓全国通用版: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0课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一、从“医人”到“医国” 1.改良思想:1889年,致郑藻如书表现了孙中山改良思想的初现。1894年,写了上李鸿章书,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2.民主共和:1894年11月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二、民族、民权、民生 1.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提出三民主义: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

2、、民生”三大主义。 3.新三民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以俄为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材互补 三民主义的提出,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人民版) 三、建立民国 1.在两广筹备起义。 2.1906年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建立中华国民军的方案。 3.赴欧、美筹集经费。 4.1912年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易错提醒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

3、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与美国三权分立制政体相同的地方。 2.孙中山出于限制袁世凯权力的需要,实际上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从这点看又区别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四、愈挫愈勇 1.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掀起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3.1916年,孙中山奋起倡导护法运动,捍卫临时约法和国会。 4.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五、建国方略 1.完成:1917年1919年孙中山完成建国方略一书。 2.内容:(1)“孙文学说”是心理建设;(2)“实业计划”是物质建设;(3)“民权初步”是社会建设。 六、“革命尚未成

4、功,同志仍须努力” 1.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改组国民党。 2.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意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收回部分“关余”:1924年初。 4.黄埔军校的建立。 5.北上宣言1924年11月重申国民党反帝、反军阀的立场。 6.北平病逝:1925年3月12日。 重点精讲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关键点拨 孙中山革命一生受挫的原因 由于中国是半

5、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所以资产阶级政党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孙中山的救国主张 史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史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问题思考 (1)由史料一,说一说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及其原因。 (2)

6、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有何变化,直接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主张:通过改良运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 原因:社会上改良主义盛行,自身受西方教育,民族危机严重。 (2)变化:由改良走上革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民国。 原因:上书无结果,认识到改良道路行不通。 主题二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探究点1 临时约法 史料一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史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

7、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以上材料均选自临时约法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有何进步意义? 提示 (1)原则: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意义:用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及等级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探究点2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史料 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地困惑。 问题思考 (1)文中“陶醉”主要是指什么?“残酷事实”让革命派清醒过来是指什么?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又进行了哪些努力? 提示 (1)陶醉:指辛亥革命推翻

8、了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临时约法,认为已完成了民族、民权革命任务。 清醒:袁世凯表面赞成共和,实际建立专制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镇压革命,谋求复辟帝制。 (2)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北上宣言等活动与政策。 主题三 孙中山的评价 探究点1 孙中山晚年认识的转变 史料一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史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

9、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如此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1924年孙中山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问题思考 (1)在以上史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之大患各是什么?将史料二与史料一相比,可以看出孙中山在思想认识上有哪些进步? (2)孙中山的认识变化与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展之间有何联系? 提示 (1)材料一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割据混战;材料二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其思想认识上的进步:由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要使中国独立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 (2)联系: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之上,增加了反帝、关注工农利益、平等

10、的民权等内容。 探究点2 革命先行者的高尚品质 史料一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 史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

11、,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选集 问题思考 (1)从史料一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 (2)史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高尚品质? 提示 (1)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在孙中山等人坚持不懈反清起义和英勇顽强精神的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成。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或“为国奋斗的高尚情怀”)。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 (1)历史功绩 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民主

12、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2)革命精神 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1.孙中山在谈论自己弃医从政时说:“全世界现在都已经知道了困扰中国的弊端所在。但是,使我们受苦的主要祸根是愚昧。”据此,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主要原因是( )

13、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救亡运动的高涨 D.国人的愚昧麻木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孙中山弃医从政的原因,但依据题干材料“但是,使我们受苦的主要祸根是愚昧”可知,孙中山侧重于国人的愚昧麻木。 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C 解析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革命,有很多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两项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临时约法的颁布不是“变局”;中华民国是我国

14、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共和政体,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 3.“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答案 C 解析 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相比,最大不同点是群众基础广泛,有革命党、立宪派、军阀势力等,而“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孤军奋战。 4.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

15、主主义革命阶段 A.B.C.D. 答案 A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内容。结合这一变化,可得出正确答案。 5.以下孙中山建立和维护民主制度的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发动二次革命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中国同盟会发起护国运动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中国同盟会建立于1905年,护国运动发生于19151916年,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6.(2017株洲高二检测)孙中山是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敬重的革命家,中华民国尊其为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

16、理,中国共产党尊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的作风令人费解,因为他是个勉为其难的革命家。在致力革命时,他宁愿选择最少使用武力的措施达其目的。这是环境及其气质使然。外国人造成的恐惧,使他阻止与帝国主义直接对抗。只是到了最后,他才支持这种对抗。他反对鼓励阶级斗争,也不愿用暴力手段去消除本国的不公正根源。简言之,他宁愿谈判而不从事杀伐,求和解而不想进行旷日持久的斗争。这些品质使他看起来仿佛是唐吉诃德式的而不是革命家式的奇怪人物,但更显出他是个纯粹的人。美史扶邻著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1)怎样的“环境”将孙中山造就成为一位“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2)“只是到了最后,他才支持这种对抗”在思想上表现为怎样的转变? (3)作为一位“纯粹的人”,孙中山先生有哪些精神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