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84497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

2、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服”。(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

3、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归纳总结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3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

4、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融入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

5、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缠足陋俗至清朝时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知识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走向文明化、民主化。主题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史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

6、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史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史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

7、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史料解读对表格左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直观看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表明新中国从服饰单一到逐渐的多元化。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1)变化方面:服饰、饮食、交通、建筑。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2)改革开放;经

8、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2社会习俗的变迁史料一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新(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史料二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

9、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史料三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就目前来看,通过涵养崇清尚俭、不慕虚荣的党风政风来带动社会风气转向,恐怕才是政府形塑社会风气的合理方式。人民时评:政府该如何“移风易俗”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部分表明从传统婚姻到现代婚姻,婚姻的基础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史料二、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作息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风政风的变化对社会风气转向产生重要影响。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2)依据史料二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依据史

10、料三分析当今党风政风的转变有何意义?提示(1)进步之处:观念: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2)转变: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假日休息制形成。意义: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新习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1)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

11、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2)特点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

12、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11859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

13、)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2(2017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迅猛发展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穿着品味的变化【考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题点】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C解析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

14、化。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4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末北京的汉族妇女缠足之风仍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人极为普遍,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故A项正确。5(2017北京海淀期末)下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D解析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画面无法体现,故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