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48399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任务一览情境导入任务导航热带雨林被砍伐,全球变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异常地理环境各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有哪些表现?2017课标2003课标教学内容建议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结合实例说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新功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5P87“地理要素间进行

2、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完成下列问题。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过程: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各组成要素提供的物质: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合作探究第步:案例探究(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2)图中A、B、C、D箭头中

3、,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填字母)(3)根据自然要素关系图,说明哪些自然要素导致黄河含沙量大?提示(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含沙量属水文要素,由图可知,气候、植被(生物)、地貌可能导致水文的变化。因此,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貌、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暴雨(气候)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黄河含沙量大。第步:名师精讲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

4、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

5、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第步:实战演练1.(2018淮南高一检测)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

6、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2)D2.自然环境中

7、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扩展解析第(1)题,图中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2)题,二

8、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答案(1)C(2)B提升素养素养一:地理实践力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能说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描述的是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哪个循环过程吗?提示:生物循环。素养二:综合思维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

9、,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1)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2)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水文。(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7P90“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合作探究第步

10、:案例探究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探讨下列问题。(1)判断方框、内容,把数字内容正确填入相应方框内。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加(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提示(1)(2)D第步:名师精讲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

11、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

12、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第步:实战演练1.(2018临沂高一检测)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 B.森林破坏C.围湖造田 D.气候变化(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解析第(1)题,本题中心事象的变化,会引起土地荒漠化、水

13、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变化,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上述环境问题,故甲是森林破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事物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答案(1)B(2)C2.读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按照字母a、b、c的顺序将“色暗、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顺序正确的是()A. B.C. D.(2)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土壤腐殖质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小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 B. C.

14、 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b与“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的关系,可确定b为气候,而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位置(a)密切相关;在该区域气候及其植被条件下发育了相应的土壤(c)。最后确定a、b、c与对应。第(2)题,植被破坏,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答案(1)D(2)B提升素养素养:地理实践力新疆楼兰古城遗址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那时,这里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400年,楼兰已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从此,楼兰古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亡的,也就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但多数人认同的说法是: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逐渐枯竭,植被死亡,居民的生计难以维系,纷纷离开故土,古城由此消亡。假如材料中的说法成立,楼兰古城的消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整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