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311194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一)教材第56页思考思考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开发必将造成森林的锐减。(二)教材第56页思考思考提示:1.可以从身边的事例找起,也可以通过参与的旅游活动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来总结出森林的生态功能。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种功能。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家具,是造纸工业的

2、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三)教材第58页思考思考提示:1.我国政府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积极行动,他们不仅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2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课堂小结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下图为“新疆孔雀河

3、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退化B降水量稀少C过度开垦 D气候变暖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对应措施有()A退耕还草还林 B融化冰川增加水源C实施人工降雨 D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解析:第1题,这几十年的胡杨林的枯死主要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不选择B,而是人为原因造成,过度开垦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的威胁,A是结果不是原因。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是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就是过度开垦,不合理用水造成的。故选择C。而气候变暖不

4、是直接、主要的原因。第2题,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是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就是不合理用水造成的,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应当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故选A。答案:1.C2.A森林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据此,回答34题。3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下列属于森林环境作用的是()A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饲料B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木材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林区为化学工业提供松脂4华北平原上的防护林带的主要功能是()A防治水土流失B防

5、治土地荒漠化C防治旱涝D防治风沙和土壤盐碱化解析:第3题,森林的环境作用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第4题,华北平原上的防护林带主要是防护西北风由内蒙古方向带来的风沙侵害。答案:3.C4.D针对东北森林资源破坏的情况,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保护林区的生态平衡势在必行。据此完成57题。5关于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干旱风沙区B位于东北平原多林地区C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成效显著6关于东北林区开发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B森林覆盖

6、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上升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D采伐手段趋于先进,轮伐代替皆伐7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期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答案:5.C6.C7.A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材料二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

7、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解析:本题通过表格形式给出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要求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应注意运用地理学科语言,并做到言简意赅。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读我国36N附近1950年、2016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回答910题。9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酸雨加重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滩涂扩大A

8、BC D10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A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绿化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缩小,耕地面积扩大,森林砍伐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沉积加剧,使沿海地区滩涂扩大。注意“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不要误选。第10题,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不符合实际;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滩涂上建设住宅不合理。答案:9.B10.C为保护我国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国家发改委、国土开

9、发和地区经济所对该区域统筹规划(如下图),将该地区划分为红、绿、白三色区域:绿色区域是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白色区域是农耕区,为限制开发区域;红色区域是重点开发区域。据此回答1112题。11对于白色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对这个区域的一切开发活动B保护优先,适度开发C目前没必要进行退耕还林工作D生活在这里的人应陆续迁出,保护当地环境解析:白色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应优先保护,适度开发,但没有必要将生活在这里的人迁出。答案:B12被确定为重点开发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地势平坦,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B原始森林密布,生物资源丰富C地形崎岖,水能资源丰富D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解析:被确定为

10、重点开发地区,说明其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答案:A13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阻挡海浪侵蚀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用材林A BC D解析: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通称,我国红树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红树林种属的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过渡到比较单一,植株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14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4)题。(1)在我国A、B、C三大林区中,最大的天然

11、林区为(字母)_,人工林区为(字母)_。(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_,其作用是_。E是_,其作用是_,同时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的。(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4)在长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我国森林的分布区及图例所示地区的位置,然后再针对林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具体保护措施。我国的三大林区为东北林区(A)、西南林区(B)和南方林区(C),其中东北林区为最大的天然林区,南方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的生态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答案:(1)AC(2)“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滥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4)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对水质的影响:入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