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3648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原创】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小练:(1)牛顿第一定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1、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牛顿答案:B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故C错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惯性的科学家,故D错误;故选B。2、下述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以更高速度行驶时具有更大的惯性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

2、起来就失去了惯性C.质量越小的物体惯性越小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具有惯性,但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将消失答案: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物体质量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小,故只有C正确。3、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

3、升到与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伽利略实验,需要学生理解实验并有一定的思维辨识能力.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点等髙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速度大小一定不变C.当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时,所受合外

4、力一定为零D.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答案:B5、运动着的物体,若所受的一切力突然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C.做变速直线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原来的状态是静止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物体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状态,当外力同时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因为物体在运动,当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 D.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

5、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惯性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答案:B解析: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与质量有关,故B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故D错误.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

6、量为和的两个小球(), 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 两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8、一碗水至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水面形状接近于图( )A. B. C. D. 答案:D解析:火车向右加速时,由于惯性水面形状应接近于图D。9、2016年8月16日,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该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物理学

7、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关于他的著作墨经中对物理知识的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就是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动B.力是物体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的原因C.重量也是力,物体下坠、上举,都是重量作用的结果D.时间可以是有限长度的,也可以是没有长度的时刻答案:C10、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让小球分别由、滚下,如图所示.设、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小球由、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小球由、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则下列关系式中

8、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D11、航天器正在远离星球的太空中匀速航行,若航天器内的一个宇航员将一个铅球推向另一个宇航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球碰到宇航员后,宇航员不觉得痛B.铅球碰到宇航员后,会对宇航员造成伤害C.铅球推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太空中宇航员拿着铅球不觉得费力答案:BCD解析:铅球推出后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由于铅球惯性比较大,铅球的运动状态比较难以改变,铅球碰到宇航员,会对宇航员造成伤害,A错误,B正确;航天器在远离星球的太空中勻速航行,铅球不会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处于匀速运动状态

9、的铅球不受其他力,因此,太空中宇航员拿着铅球不觉得费力,D正确.1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使时间测量更容易B.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答案:AD13、设想能够创造一个没有摩擦的环境,用一个

10、人的力量去推一万吨的巨轮,则从理论上可以说( )A.巨轮惯性太大,所以完全无法启动B.一旦施力于巨轮,巨轮立即产生一个加速度C.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加速度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速度答案:BD解析:巨轮质量很大,惯性很大,当对巨轮施加一个力后,巨轮立即产生一个加速度,但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速度,选项B、D正确.14、如果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

11、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答案:BD解析: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于碗向右洒出;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15、如图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以下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其中甲、乙、丙过程是实验现象,丁过程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B.其中丁过程是实验现象,甲、乙、丙过程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C.运用丁过程的实验,可“放大”重

12、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甲过程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AD解析:因为物体下落得太快,伽利略无法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了使物体运动速度变慢,伽利略转向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甲、乙、丙三个过程都是实验现象, 采用斜面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采用不同倾角的斜面,是为了观察其规律性,形成外推的实验基础,丁过程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AD 正确。16、下面是摘自20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

13、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答案:ACD解析:上小学的汤姆对于力和运动的认识只是凭经验直觉,不会认识到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4、,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称之为惯性。因此题目中“靠什么力推动火箭”即火箭状态改变,是因为推力的作用。宇航员回答是因为伽利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贡献,因此表述正确。17、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下面是关于该实验被打乱的步骤: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如图所示为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只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理想实

15、验步骤中,有的是可靠的实验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则步骤属于_.答案:1.; 2.可靠的实验事实解析:1.本题向学生展示了科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想象来获取结论.针对题目所述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2.属于可靠的实验事实的是 ,属于理想化的推论的是18、小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小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小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3.小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_.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