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0713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专题1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必修3“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2)魏源的主要思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

2、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1)康有为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

3、行君主立宪制。(3)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严复: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他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5)影响: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1(2014浙江学考)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

4、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著作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应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天下郡国利病书C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适”“竞存”“天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风气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关,这一观点出自严复译著的天演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著作中都没有这样的观点。2(2013浙江学考)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B解题关键信息是“19世纪90年代末”,“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指借孔子名义宣传

5、维新变法,由此可知,该著述是孔子改制考。3(2015浙江会考)下列各项中,属于谭嗣同名言的是()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D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CA、B、D三项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和梁启超的名言,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2)提倡新

6、道德,反对旧道德。1981年,鲁迅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者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1917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20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3)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4)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

7、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2016浙江学考)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A推广民间俚语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D抵制白话文运动D该学者的立意是反对“尽废古书”,这是对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白话文的抵制,故选D项。2(2013浙江学考)下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下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A“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B“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C“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C根据图片中的文字“敬

8、告青年”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片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故C项符合题意。3(2014浙江学考)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这位知识分子是()A陈独秀 B鲁迅C胡适D李大钊D根据题干时间信息以及这位知识分子认为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可知,这位知识分子是李大钊。4(2015浙江学考)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下列选项中,对新文化运动评叙正确的是()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B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9、步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D从材料信息“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分析,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D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产生于维新变法之后,不可能孕育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C项不符合题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提出: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之解释为“三大主义”,

10、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为“三民主义”。(2)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3)作用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

11、用,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1)内容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民权主义: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2)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2、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1(2015浙江学考)“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这里的“他”是指()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权”“民生平均主义”“民族主义”。由此可知,此处评论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中的人物都没有提出过三民主义。2(2013浙江学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C新三民主义D毛泽东思想C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

13、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C项正确。3(2015浙江学考)“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这主要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自由主义C材料中的“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反映的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育儿、医疗、教育等,这些都属于民生主义,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共领导的各地起义树立了榜样

14、,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2)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等重要文章,从理论上对这一革命道路做了重要说明。这条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时间: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2)内容: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通过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3

15、)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 的表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时间: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2)内容: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还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