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6100626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廉洁书香征文六篇古文深奥其意难懂,若潜心研读,细究其蕴,多少都会有所悟有所得。初识论语是在学校语文课本里,那时总是一知半解的学习,却要求要背得烂熟;而后再读论语是在大学选修课程之时,随着自己文化水平的提高,再去细细品读,则是奥妙无穷;现在工作之余,拿起它再来回顾一番,则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关于论语也是颇有争论的,就像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从同一本书中获得的东西也截然不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纪检工作人员,“身正”是执纪执法之根本,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身正,又如何能对别人监督执纪?只这一句就足矣成为纪检人反腐倡廉

2、中推崇的警句了。纪检监察工作既是得罪人的工作,也是帮助人的工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家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甚至因我们的工作疏远回避我们,我们就要拿出纪检人的道德修养,多解释沟通,主动帮助,诚恳说教,相信最终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纪检工作开展中“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办案与谈话过程中,我们要庄重严肃,一本正经,既要拿出诚信也要注意言辞,避免粗暴动怒。“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道路上,我们纪检人要甘当披荆斩棘的开路人,纪检工作有苦有乐,我们要守得住清贫吃得了苦。时刻谨记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

3、荣华都是自编牢笼,都是过眼烟云。执纪者违纪更是不应该的,将得到严惩。现在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反腐工作,纪检的权利也随之增大,我们更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了底线,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上就是一个纪检人读论语所感所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取舍的读一本书,我觉得论语就是一部更正人的理欲观念,不为利欲所惑。教人懂规矩守规矩;教人立世处事;教人为政用权的好书。廉洁书香征文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当前如何用好这一利器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指明了方向。六中全会之后,领导干部的这门必修课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中国古代的很多先贤

4、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学习榜样,战国时期齐国的名相邹忌就是其中之一。逐一对照“准则”中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不难发现邹忌不但严于自我剖析,而且能够举一反三,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可谓深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真谛。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齐桓公时以为重臣,齐威王时为相,后又事齐宣王。邹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他推行改革,“谨修法律而督奸吏”,使齐国国力大增。齐威王在邹忌的辅佐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最终奠定了齐国战国七雄之一强大地位。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记载了邹忌和齐威王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全过程。“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

5、,认真整改。”史籍记载邹忌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颜值颇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米八几的大高个,仪表堂堂,标准的高帅富。邹忌对自己的外貌虽很得意但也有自知之明,当时齐国的徐公是公认的大帅哥,邹忌问妻子:“我同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来找邹忌办事,邹忌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在这一片赞扬声中,邹忌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几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

6、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邹忌辗转反侧,直面自己的问题,从妻、妾、客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展开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明明没有徐公漂亮,为什么妻、妾和客人都说谎话来蒙蔽我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邹忌得出结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大家都说我好,并不代表我真的好,而是依附于我的权力“吹吹拍拍”,如果沉溺于表扬夸奖中,就会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批评必须出于公心,不主观武断,不发泄私愤。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坚决克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等错误倾向。

7、”邹忌想通了自己受蒙蔽的问题后,并没有将问题局限于家庭琐事,到此结束,而是出于一颗公心,由此及彼,由小见大,从自身推想到了国家,“我都被蒙蔽成这样,国君想必更甚”,于是立刻动身履行自己的“监督责任”,跑去批评齐威王了。邹忌见到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邹忌以自己的亲身

8、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让齐威王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听完邹忌的一番批评,齐威王说:“说得真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示范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思想顾虑。”听完邹忌的批评后,齐威王立刻针对自身的问题展开了深刻整改。为了鼓励各界人士积极纳谏,反映真实情况,打消思想顾虑,威王颁布政令:“群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政令颁布后,效果显著,许多大臣都来进谏

9、,排着队来“咬耳扯袖”,而齐威王在“红脸出汗”之后根据人们的意见,积极改革弊政。命令刚下达时,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此时,齐威王已经完全纠正了错误和缺点,齐国政治清明,“虽欲言,无可进者”。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经典论语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记载,而孟子也留下了“闻过则喜”的名言。历史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也难免犯错误。有错误不要紧,关键在于能不能

10、及时地发现错误,并且自觉地改正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弥足珍贵。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要从历史的、全局的、时代的高度来理解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传承“吾日三省吾身”和“闻过则喜”的精神,有经常检讨自己、批评自己的风范;有接纳批评的勇气和胸怀,用好批评的武器,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推进党的事业不断迈向前进。廉洁书香征文“静思天下事,多读圣贤书,知古鉴今,以史资政。”再读道德经,才得学、思、践、悟。年少时期也曾读过道德经,但那个时候,其实就是读字,虽

11、然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但是很少联系实际,很难悟得其中的真理。今天,细细品读,发现书中多次强调“知足”,“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让我想起不为五斗米折腰、寄情山水的陶渊明,只愿躬耕于南阳、澹泊明志的诸葛亮,感慨“老天待我至为厚矣”的沈复他们崇尚的是“布衣桑饭,可乐终身”的境界,他们遵循的是“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处事态度,他们享有的是“内心坦然,心境平和”的幸福快乐。然而,我认为老子所提出的“知足”绝不仅仅是一种倡导,更多的是告诫、警示。很显然,与“知足”相对立的是“不知足”,“知足”是懂节制

12、、适可而止,“不知足”就是欲求不满、欲壑难填。“知足”可以“常乐”,那么“不知足”呢?道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当人们的欲望达到一定的限度,如果不修身养性、淡薄明志、宁静致远地去消除贪欲,而是去纵情声色,肆意收刮财富,那么一定会招致祸患。近年来,中央铁腕反腐,严厉打击贪赃枉法的政府官员,整顿违纪党员。不论是贪蝇,还是欲虎都被关进了牢笼里。例如,廖少华在担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黔东南州委书记、遵义市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接受他人请托,在承揽工程、项目审批、技改资金立项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达人民

13、币1324万元,最终这位台前“高调反腐”,台下“低调受贿”的贪腐高官被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刑事责任。再如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10年受贿3500万元的刘铁男;执着于贪欲,受贿价值3221.5万元人民币、40.55万港元和34万美元的廖小波等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无不警示我们: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官员一旦与“贪”结缘,只能滑进腐败之门。因此,每一个官员都应该常给自己打一打“预防针”,以“知足常乐”为座右铭,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远离“贪欲之害”。欲望如杯中美酒,若不适时停止,便会溢满而出;如锐利的剑锋,开鞘显露,锐势便难以保持长久;如屋中金银,若不能藏拙,必遭人觊

14、觎。适当的欲望予人以动力,鼓励人们奋斗向前,然而过度膨胀的欲望则会使人遭遇祸害。人应该懂得节制欲望,方能知足常乐。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知足可静心,心静自然乐在其中!廉洁书香征文古语有言:“防患于未然”,“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思想上一旦打开了“小口子”,那就可能一泻千里,甚至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明朝官员张翰,在其松窗梦语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原文】余始释褐,观政都台。时台长仪封王公廷相,道艺纯备,为时名臣。每对其乡诸进士曰:“初入仕路,宜审交游,若张某,可与为友。”稍稍闻于余。值移疾请假,公遣御史来视,且曰:“此非诸进士

15、埒。”余感公识别于俦伍中,不可无谢,假满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列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今读】当年初任御史时,去拜见长官王延相求教为官之道,王的确是高人,没有同他谈什么大道理,只是给他讲述了一则自己乘轿子发生的小故事。王延相说,有一次他乘坐轿子进城,恰遇天降大雨。其中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一路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自己的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这个轿夫一不小心,一脚踩入泥水坑中,把新鞋就弄脏了。此后,这个轿夫便不再

16、小心谨慎,就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似乎也不再珍惜新鞋了。最后王延相对张翰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防微杜渐,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大抵官员初任都还能洁身自好,以清廉自律,颇有些志气的。一来心中还有些警醒,二来权力有限,受益也有限。俗言道: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从最初的一包烟、一瓶酒、一个礼包,久而久之,变成了豪宅香车、千万巨款。一旦鞋湿了,再湿一点也无所谓。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房,还得有套别墅;有辆车,还得有辆跑车;可以住宾馆,还得是五星级的;喝过茅台,还没有尝过轩尼诗于是欲望就一点点地随着自己的能力水涨船高。达到一定程度后,也许财物已经不是用于花费,而是一种身份和能力的象征。譬如和珅一辈子的财富比国库都多,他肯定知道自己用不完,但是他停不下来;譬如张曙光海外28亿美元的资产,他肯定知道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