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07101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考专题检测卷 必修3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著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韩非D老子D关键信息为“矛盾”和“无为”。老子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2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这是因为墨子的爱()A具有超

2、阶级性B代表平民利益C反对一切战争D抑制了统治者A孔子的“仁”的主张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墨子的“兼爱”主张,消除了亲疏、贵贱的分别,提倡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即具有超阶级性,排除B项;C项为墨子“非攻”的主张,与题干中“墨子的爱”信息不符,排除;D项中“抑制了”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故选A项。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B根据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所以此题正

3、确选项是B项。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D“兼相爱,交相利”是“兼爱”思想,“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是“非攻”思想,“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尚俭”思想,“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是“尚贤”思想,由此可判断是墨家,D项符合题意。5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C“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兼爱”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

4、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6“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C由材料“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可知,作者反对战争,所以选C项。7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思想D礼治为先思想B题干中儒家的主张主要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意思是统治者实行仁义,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体现了仁政思想。8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

5、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仁”与“礼”学说D“大一统”的思想D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巩固国家统一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9宋代司马光诗云:“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三纲五常”A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10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

6、”D实行“仁政”C“天人感应”是改造后的新儒学的基础。11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B董仲舒思想中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B项。12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D四个备选项内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目里面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

7、故选D项。1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C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使此后的汉代功臣大将大多受到儒学影响。1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时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C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选C项。15“仁”在中

8、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D本题考查宋代朱熹儒学思想。A项所讲的内容是程颢、程颐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孔子的思想,故A、B、C三项错误;南宋的朱熹曾经强调“仁”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故D项正确。16朱熹曾说:“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理在气先”B“格物致知”C“心外无理”D“理在气中”B本题考查宋代朱熹的理学思想。

9、根据材料“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故其知有不尽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是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强调“理”的重要性,并指出人们应不断追求“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故B项正确。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D两项属于心学。17以下思想主张,属于王阳明的是()A“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B“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A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致良知是其重要主张,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中庸中关于治学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故D项错误。18唐朝

10、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选项中,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与材料中禅宗南派顿悟成佛的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朱熹的伦理观,故B项错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同属于程朱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觉悟不用通过外在的表现,只要在心中追求就可以,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D项正确。19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A

11、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D二者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A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在对“理”的认识方面有差别,但二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本质是一致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20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万物之理,终归“太极”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C理学和心学最终都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服务,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21下图中的条幅是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12、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B材料中“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是B项。22新版电视剧三国刘备参加会盟时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网友调侃称:“原作者应该穿越回去索取版权费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原文“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应出自()A李贽的藏书B王夫之的周易外传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顾炎武的日知录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是顾炎武,故选D项。23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A

13、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D由“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对王夫之的评价。24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C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法治的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他反对“一家之法”和君主专制,但他还未提出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25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点的是()A“公其是非于学校”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经世致用”D“

14、天地之化日新”D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公其是非于学校”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的观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主张,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二程遗书卷十五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熹(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4分)【答案】(1)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