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0675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文科)历史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

2、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5.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 B . 兵部员外郎C. 知府 D. 枢密副使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

3、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7.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4、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8.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9.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

5、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10.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1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

6、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2.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建立内阁 C. 主张加强相权 D. 反对三省六部制13.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14.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

7、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 D. 阿拉伯文明15.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1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8、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7.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1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 19.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

9、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 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已维护民主20.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21.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

10、,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天赋人权 B. 民主共和C. 君主立宪 D. 权力制衡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23.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

11、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24.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必须做

12、答。第28、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