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537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历史学科高一新课程教案设计比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赛课题: 历史2(必修)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4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参赛者: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陈凌一、 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3、掌握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

2、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被迫开放的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这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

3、、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三、主要问题及知识重难点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经济特区是怎样建立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教学重点是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是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四、 教学特色以45人/组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抢答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或参与课堂讨论,将个人、小组活动表现与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挂钩,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因。五、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搜集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的影像资料,改革前后深圳、上海等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巨变的图片,

4、反映本地对外开放成就的图片或文字材料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预习思考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步骤;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查阅资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哪些,认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取得的成就。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六、 教材教法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目“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

5、988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以此为突破口我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参照经济特区的一些做法而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走出去”战略在20世纪末应运而生。第三目“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首先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随后指出了1990年中央政府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及其目的,突出了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

6、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中国地图,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完成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特点,从区域上讲,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它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的。教学时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中出现的对外开放新形式,可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开发、开放浦东后讲,这样易使学生清晰掌握对外开放体系。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片段,同时显示歌词:“ 一

7、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显示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课教学】一、 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又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呈现本课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经济特区是怎样建立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的学习方向。二、对于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经济特

8、区是怎样建立的?”显示第一目“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对于这一标题大家的疑问有哪些?显示: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2、何为经济特区?3、为什么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4、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先由学生抢答,后教师总结。1、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是否能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作答。教师显示材料: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

9、料二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以此分析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

10、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3、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点明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面对台湾。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4、显示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和1988年设立的海南经济特区的开放前后的图片。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仅深

11、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 050项,外商企业13 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中国

12、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三、显示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的亲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正因为这些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开放区域创造了条件,也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那么进一步开放的第一步就是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显示第二目“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后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以及1985年后开辟的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请学生看图并根据教科书“学思之窗”提供的史料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回答后教

13、师总结: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四、到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区域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就是实现这一战略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显示第三目“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播放浦东开发的有关录像片,同时设问:1、 浦东开发的目的?2、 浦东开发的条件?3、 浦东开发前后的变化?先由学生抢答,后教师总结。1、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4、。2、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对第3个设问的回答可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对录像片中内容的描述或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搜集的资料等。五、再次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设问:“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教师可对“全方位

15、、多层次、宽领域”作适当解释:“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一是通过发展外资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利用外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与国际旅游业、跨国经营等各种方式与渠道,使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二是由一般加工工业开放逐步拓展到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同时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

16、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显示“经济技术开发区”,指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概念”和“特点”。注意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主要区别。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从“历史纵横”提供的内容中能看出);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设问:无锡有哪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否也成为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点?七、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实行“引进来”战略,兴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同时20世纪末我国又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