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577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0(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河北省辛集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客观题(含双选)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冷静来看,这些节日正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千篇一律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我们找到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

2、正需求,引领了时代风潮。传播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持,深知这片土地氤氲成长的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别开生面的节目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很多人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时候,这些节目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而渐入佳境,抵达当下的热度。创作者们从成语、谜语、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到了丰沛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诗词书信有乾坤,里面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等都是我们中国人最富生命力和独特气质的元素。而这些精髓一旦释放,能量无限。自信意味着不

3、拿腔拿调,不刻意掩饰。在这些节目中,节目设计、嘉宾选手的即兴评述和发挥,真实与真诚是关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里,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北大博士陈更、初一学生叶飞,即兴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嘉宾、主持人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现场激发与碰撞的真实信息,来自创作者以自信开放的心态,去发现捕捉这些精彩的细节,而不是刻意去摆设。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不应去跟风、迎合甚至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这种引领是在媒体专业操守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磨合与融合。尤其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专业性弥足珍贵。但专业性是正襟危坐?是精深难懂?是曲高和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的专业性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

4、众需求。文化类节目已经到了讲故事诉情怀的时代。文化内涵的融入,让节目增添了意趣和底蕴,让观众在娱乐中还能细细品味。在同质化节目都在浅表的游戏打闹时,这类节目真正触到了观众的痛点,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诗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更重要的是诗词里有天地、有历史、有社会、有故事、有人生、有情怀。而书信亦如是。它们让观众领略到了爱到深处的言之切切、情到浓处的低沉婉转、悲到痛处的肝肠寸断。节目的成功也让传播者看到,原来观众并非都追求低俗浅薄,寻求感官刺激。一个缺乏故事的节目是没有力量的。这里的故事不仅指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也指节目设计的叙事环节,更是对故事的核

5、心人与情感的重视。中国诗词大会经过巧妙设计,冲突、悬念、延宕形成很强的叙事张力。选手背后的故事足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在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关于选手和主持人的微信推送放大了口碑效应。文化节目火了,要警惕一哄而上,形成新的抄袭模仿。任何题材和形态的产品同质化地推出,生命力都不会长久。希望它能不喧哗,润物无声,成风化人。而这需要创作者更高的智慧、更大的耐心、更开放的心态,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求滋养,用最好的故事手段,把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东西做到极致,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词、书信是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其透露出的意境、

6、情怀、神采等富有生命力 和独特的气质,也包含无限的能量。 B中国诗词大会里,武亦妹、陈更等人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精彩的细节离不 开创作者心态的自信与开放。 C媒体的专业性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弥足珍贵,它不是正襟危坐,也不是曲高和寡, 而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众需求。 D任何题材和形态的产品同质化地推出,生命力都不会长久,文化节目火了之后,又形成了新的抄袭模仿。2下列表述中,不是近期文化类节目受热捧原因的一项是(2分) A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 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是嘉宾、主持人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 B中

7、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中田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 别开生面的节目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C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真正触到了观众的痛点,引 发了观众的共鸣。 D.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是有力量的,它们的力量来自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节目设计的叙事环节,以及对人与情感的重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化类节目里的故事足以引发观众的共鸣,节目中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见字如面朗读者 等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诗词大会设计巧妙,通过冲突、悬念、延宕的手段形成很强的叙事张力,尤其是春 节期间关于选手和主持人的微

8、信推送形成了口碑效应。 C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成功说明观众并非都追求低俗浅薄,寻求感官刺激。媒体 不应该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 D除了智慧、耐心和心态,节目的创作者还要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求滋养,用最好的故事手段, 把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东西做到极致,这才是引领时代的姿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暗记 聂鑫森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

9、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

10、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

11、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而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

12、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湛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

13、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安闲”一词体现出胡笛的 从容,也与后文石丁的急躁形成对比。 B. 石丁“轻舒了一口气”,表明他不仅“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 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 C“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句中“脸忽地红了”又“渐渐变紫”是因为被胡 笛识破了对别人不

14、信任的内心而愤怒。 D.“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 切出自他的手”等是为写胡笛没有换走石丁原作埋下的伏笔。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线索清晰,“暗记”是本文的线索,它既指石丁画作上的记号,又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 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印记。 B.环境描写精当,如“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衬托出 了画室主人心地的坦诚。 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结合,如刻画石丁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为了从正面表现胡笛的优秀品 质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 D.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如“眼睛微闭”“平

15、和地说”“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等神态描写, 表现了胡笛的镇定、大度。6下列对胡笛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 画艺高超。他能把暗记挖补在“石壁的皴纹里”,浑然一体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 出一辙。 B心胸狭隘。面对石丁的不信任,他心生抱怨,并没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隔阂,扭转局 面。C. 正直坦诚。他面对这幅价值不菲的南岳风雨图,不为所动;发现石丁画作的暗记,“着 力去之”。 D过于自负。他认为自己对暗记处理得很巧妙,接缝没有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 的脸”。 E大度从容。石丁细致地检查画的每个细部时,他不急不躁,而是眼睛微闭,不喝茶,也不说话。7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通过记叙画家石丁因不信任装裱师胡笛而产生的一场误会,批判了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坦诚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