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8197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三节 中、外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2知道世界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3了解一些国家人口迁移原因和方向。【活动过程】活动一:读有关中国的人口迁移案例并结合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相关活动。案例一:近期,各卫视频道都在热播一部关于我们山西人的故事走西口“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 “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流民走过西口(河北张家

2、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过了长城,就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从明末清初至今三百余年间,山西走西口者从未断绝:春去秋回打工谋生的“雁行客”,埋头行走于草原各地的旅蒙商,满怀希望挟艺奔忙的铁木工匠塾师艺人 一旦条件允许,“竟将全家搬出口外”,成为内蒙的定居移民,山西商人更是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开辟出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除了走西口还听说过的:“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 “海归”“农民工”“高考移民” “下南洋”等现

3、象,案例二:1968年大串联旷课闹革命的几千万青年,让领导人也头痛起来。几次复课的命令下达,却无法收拢红卫兵们的心。经济实际停滞,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老三届”共有400万人在城市里无所事事。年底,毛泽东一声令下,他们打起背包,“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1978年,全国共有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动,阶级斗争掀起新高潮,“贫农”戴上了最红的帽子,成为广大青少年识别敌我最可靠的标志。到生产队干活,向农民学习,自五十年代以来就有许多知识青年陆续走向了农村,文革开始后,抱有这种觉悟的年轻人就更多了。而宏观层面上,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的双重问题

4、,也让“反城市化”成为不得已的选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1968年,毛主席一声令下,数以百万计的城镇青年毅然而又难舍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城市,奔向祖国的山区,奔向祖国的边疆,在那里挥洒青春的汗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于几乎所有的知青来说,不管回忆是甜蜜还是苦涩,上山下乡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与此类似的还有建国初期的移民支边。上世纪50、60年代从沿海地区、特别是从沿海城市向西部地区的人口迁移,如企业内迁、支边等等。案例三: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开始,从1978年开始大约经过四五年时间,就解决了粮食的问题。紧接着就出现了第一次卖粮难的问题,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有7000万公顷土地转产经

5、济作物,这种调整刺激了农村加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第一次“民工潮”出现了。乡镇企业共接纳一亿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第一次“民工潮”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的目的地,体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1988年,国家采取了紧缩政策,首当其冲影响的是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失去资金支持以后,90年代初期一度出现了不太景气的局面,接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降低。而此时恰逢南巡讲话后大力发展开发区,加之城市粮食供应制度的取消,1992年突然出现4000万农民工进城务工,第二次“民工潮”出现。第二次“民工潮”同第一次不同,这次的目的地是城市。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结

6、果,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吸纳,社会排斥”,农民工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 大量农民工的进入,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90年代中后期,伴随香港回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的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这些因素都促使了第三次“民工潮”的出现,而且,自此开始进城民工的数量持续稳定提高。1992年在城市的外来民工4600万,1994年增加到6000万。此后,流动农民工的数量每年以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增加,目前在城市的农民工的总数有1.2亿。第三阶段的流动农民工群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他们不再是暂居住城市,而是倾向于长期居住,居住

7、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并且有举家迁移的倾向;“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农民工维权意识觉醒,开始诉诸法律和舆论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第三阶段的农民工所处社会环境也有了改观,人们开始认识到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到他们是现代化的“利益相关者”,而不是旁观者等。 1建国前的闯关东和走西口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区别建国后我国两个阶段的人口迁移。3湖北为什么成为人口的迁入区?4从图中读出我国人口主要的迁出区和迁入区。活动二:读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相关案例,完成相关活动。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

8、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人口迁移以大规模、长距离跨越海洋迁移为主要形式。主要人口迁移流向有:欧洲人向新大陆和非洲南部迁移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人便开始向南北美洲迁移。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为掠夺新大陆的金银财宝,占领了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地,但因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人口很少,移民数量不大。其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德国和法国人也相继移入北美。随后出现的是向澳大利亚移居,进入澳大利亚的第一支移民队伍是1788年抵达悉尼的800名英国囚犯。据统计,18世纪的后50年中,欧洲迁往其它各洲的移民将近100万,其中英国移民约占2/3。近代大规模移民

9、是从19世纪开始,至20世纪上半叶。19世纪初移民规模较小,自40年代开始逐渐加大,20世纪初达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移民达到最高峰。这段时期,移民的主要流向仍然由欧洲至新大陆,主要迁入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据统计,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迁居新大陆的欧洲人有5030万。移民主要源自英国和爱尔兰,次为德国。 非洲人作为奴隶被贩运到南北美洲 西方殖民者为解决开发新大陆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残酷地将非洲黑人作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贩运至北美,此后贩卖黑奴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在长达3个世纪的奴隶贸易活动中,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

10、总数达1500万人,至少有4000多万名黑奴在被贩运途中,因受残酷虐待、饥饿和传染病折磨致死。估计整个非洲因奴隶贸易而损失的人口达一亿以上。迁入美洲的黑人主要来自几内亚、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迁入美洲后,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巴西和美国。 与此同时,在亚洲也曾掀起一股人口迁移的热潮,但规模小于欧洲和非洲。主要流向是:19世纪,中国广东、福建等地劳工移居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法属印度支那等)和美国西海岸;印度人向东南亚(缅甸、马来西亚等地)和东非、南非各国(如毛里求斯、南非、马达加斯加等)迁移;日本人向夏威夷群岛、美国、拉丁美洲等地迁移。 二次大战后,国际移民的浪潮又有所回升,移

11、民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战争、领土变迁、宗教和民族问题等引起的政治性迁移变得复杂,规模更大;以外籍工人形式迁移的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除中东以外,西欧和美国的客籍劳工规模较大。二次大战后,西欧客籍劳工人数猛增,最多时曾达1400万人,原西德、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等国均有分布,其中以原西德人数最多,最多时曾达1000万人。西欧客籍劳工主要来自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前南斯拉夫、希腊,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及亚洲的土耳其。美国客籍劳工累计也有千万人以上,主要来自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古巴、波多黎各等国。1结合材料,分析比较二战

12、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区别。2当代人口迁移具有什么新特点,原因是什么?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活动。德国:向南方,德国北部为波德平原,是重要的煤基地,开发时间长之后,价值降低,向南部发展,南部主要以电子科技类为主,比方说慕尼黑。俄罗斯:向东方,东部的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西部地区开发时间长了,原料近枯竭,开发价值降低,向东部寻求能源开发。日本:向国土南北两端,日本本州太平洋沿岸工业密集,地价昂贵,而北海道、九州岛则相对人烟稀少,环境较好。1总结出日本、德国、俄罗斯等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目的。2查阅资料,分析江苏省人口省内迁移的方向和原因。【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

13、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3年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4亿。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2题。350万万人200-250万人300-350万人250-300万人1000万人300250万人150250万人50150万人中国民工流出省份空间分布图中国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 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 B 四川、湖北、福建C广东、浙江、上海 D上海、江苏、浙江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读下表,完成34题。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

14、(单位:千人)地区19651970年19701975年19751980年19801983年东北地区-715-1 342-1 486-640中北部-673-1 915-1 173-1 062南部+656+1 829+1 764+1 194西部+696+708+893+5093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B 70年代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净迁入地区C80年代东北部地区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D80年代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4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数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气候差异 B环境质量变化C经济收入变化 D经济结构调整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56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