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93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 北师大版必修1一、选择题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语“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见汉高祖采用郡国并行制。汉高祖认为秦朝“前世之弊”在于废分封,行郡县,一旦农民起义,无人勤王,导致速亡。宗法制从西

2、周以来一直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A项错误;汉承秦制,C、D两项错误。答案:B2(2016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 “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解析: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

3、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B、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项。答案:D3(2016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一上期初考试)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B两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表面上看起来是宰相数量的逐渐增加,这只是表象,故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在不断加强。答案:C4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宋

4、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并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故选C项。答案:C5(2016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段测)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解析:抓住题干“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无关项;B项“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项“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均不符合题干“其核心是围绕”要求,具有一定片面性。答案:C6(2016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5、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作用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封建制度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发展演变,其中皇权是不断加强的趋势,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废立,因此选B项。A、C、D三项都符合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趋势,不选。答案:B7广西一些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与此有关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袭制C宗法制 D科举制解

6、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化现象体现了科举制的特征。答案:D二、非选择题8(2016四川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推行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要分别抓住材料一、材料二“举荐”“科举”等信息。第(2)问可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中“欲徇私举之而不得”等信息回答。答案:(1)制度: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德才;考试成绩。(2)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