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74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岳麓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习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福利国家的评价。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教材整理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经验教训: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2)理论基础: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2表现(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3)扩大政

2、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2)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74课中思考题,思考:分析上表,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提示】各国在邮政、电力、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工业部门国有化程度较高;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国有化程度较高。(2)阅读教材P75课中思考题,思考: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何不同?【提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自特点如下:英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推行经济计划;日本推行以政府为主

3、导的市场经济,注重经济发展的计划;美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国家采购所占比重高。误区警示经济计划计划经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是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教材整理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2)表现: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3)评价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

4、趋向。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2“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误区警示股票分散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意味着资本家丧失了操控企业的权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定权。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经理的权力是相对的,而垄断资本家的权力则是绝对的。

5、教材整理3福利国家的出现1前提条件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2资金来源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3特点(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2)福利种类繁多,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5评价(1)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2)消极: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6课中思考题,思考:想一想,社会福利是

6、否越多越好?为什么?【提示】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是。原因: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保证人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否。原因: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精神和工作的积极性,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深度点拨福利国家的实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而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材整理4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1“黄金时代”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

7、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2“滞胀”时期(1)出现: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2)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增加,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此状况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3.经过“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4.为了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存在弊端。探究点一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史

8、 料解 读史料一二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抓关键信息:史料一“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史料二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

9、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以上史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等。【史料应用】根据史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各自策略与共同经验。【提示】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经验:都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史论拓展】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发展历程: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

10、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4)积极作用: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探究点二西方“福利国家”史 料解 读史料一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

11、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由史料信息“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判断其种类与范围方面的特点。史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以省略号对史

12、料分层,逐项概括即可。史料三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贝佛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抓住史料关键信息“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分析其实质。【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提示】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全;社会保障项目的资助金额高。(2)从史料二看出福利制度有何消极影响?【提示】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3)根据史料三分析福利制度的实质

13、是什么?【提示】福利制度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史论拓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1)作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2)本质: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3)局限: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B“削峰填谷

14、”,缩小了贫富差距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D“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解题模板】抓关键“福利制度”“不正确的是”排易误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A项正确;福利制度“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B项正确;福利制度通过税收等方式,用富人的钱财来救济穷人,“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C项正确;由此可排除A、B、C三项验结论从本质上来说,福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劫富济贫”的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导学号:72040104】实行国有化制

15、定经济计划实行以工代赈利用政策调节社会生产ABCD【解析】“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含的A、C、D三项,故选B项。【答案】B2“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国有化程度增强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立福利国家【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故选C项。【答案】C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导学号:72040105】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