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04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美国B社会主义C马歇尔计划D华约组织E战争F东欧剧变主题一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2不

2、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而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凡尔赛

3、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下列表述能够体现这两个国际体系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解析】B项与雅尔塔体系不符,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是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C项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D项与雅尔塔体系不符,雅尔塔体系开始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而不是确立。两个体系都体现了大国的力量和意志。【答案】A主题二全面分析美苏争霸阶段特点苏联美国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等盟国

4、的恼怒;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勃列日涅夫在欧洲采用“缓和”战略,在亚、非进行扩张;加紧发展军事力量经济增长缓慢;尼克松就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苏联处于守势(全面收缩),美国转守为攻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战略里根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试图用新一轮的军备竞争拖垮苏联2“与其领导一场追求全球自由,结束共产主义的十字军运动,不如把势力均衡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来寻求同苏联与中国的稳定关系。”美国人亨特的这番话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A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B美国放弃了立场

5、C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D美国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解析】紧扣“寻求同苏联与中国的稳定关系”和“20世纪70年代”的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是美国对苏联和中国采取“缓和”战略。【答案】A单元综合测评(四)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雷斯特戴维斯 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

6、区联邦。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设想的背景和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后来的历史发展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设想有何不同?(7分)【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两种战后世界设想的背景及目的。战后设想也属国家外交的表现或延伸,故可分别从国际形势:二战即将胜利,各国国力变化,美国相对实力进一步增强,英国衰落;各

7、国原有外交政策: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就想领导世界,而英国则是继续维系霸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要求比较战后世界秩序格局与罗斯福和丘吉尔设想的区别。罗列描述战后国际秩序冷战、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兴起,欧洲一体化等与罗斯福、丘吉尔主张予以比较即可。【答案】(1)背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英国由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目的:美国是为了攫取世界霸权。英国是为了继续维护世界霸主地位。 (2)与美国设计不同:美苏开始了冷战,苏联未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两极格局;欧洲联合成立欧共体;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任答两点即可)与英国设计不同:欧洲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统

8、一,但是没有在英国的领导下实现;战后殖民体系解体,英国附属殖民地纷纷实现独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二战结束后开始并且延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东西方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事件。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其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材料二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

9、遗产”。(1)“杜鲁门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2)请将美苏冷战时期的重大敌对行动填写在下表中。(4分)类别美国苏联经济上军事上(3)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4)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冷战的“伤痕”?(9分)【解析】第(1)(2)(3)问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解题时不能局限于材料,要结合实际,组织答案时力求简略得当。【答案】(1)“遏制共产主义”。(2)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组织华约组织。(3)1991年苏联解体。(4)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基

10、本原则;大力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3(2016新乡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

11、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材料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9分)(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和材料“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可以得出结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第二小问关键要多角度理解这个“转折点”,美国外交转折点主要是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2、而言的。表现主要从反法西斯阵营的破裂和美国国际角色的转换等角度去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其从进攻到防御的变化;要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主要从经济、和平运动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角度来分析。【答案】(1)核心:反对苏联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表现:由战时同盟转变为敌对营垒;由反法西斯转变为干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和别国内政;由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转变为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称霸世界。(2)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问题。材料一(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材料二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声称,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三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戈尔巴乔夫

14、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10分)(2)共青团真理报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美苏关系在二战后发展演变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及人物可判断出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苏美外交的特点及影响。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影响的角度分

15、析。【答案】(1)斯大林时期:全面对抗美国政策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时期: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与美国等国家全面缓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别是:使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争霸的形成;促使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2)正确。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于雅尔塔)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材料二 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