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9741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7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陈情表,谈孝叙忠,诏书切峻王命岂能逋慢; 述苦申难,祖母危浅此情怎待远离。,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西晋 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

2、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 。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于是为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答案:文学 春秋左传 陈情表,2.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于是,借助司马氏集团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契机,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3.备用知识

3、,(1)表 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 “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2)察举制 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

4、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3)举孝制 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4)二十四孝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材的图案。二

5、十四孝包括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4.文化积累 (1)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2)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

6、察举科目。文中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拜:授官。 (6)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7)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8)拔擢:提升、提拔。 (9)牧伯:牧,古代称州的长官。伯,长。,基础积累,答案:(1)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2)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蓐,通“褥”,垫子 (4)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1.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2)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 (3)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答案:(1)动词,经历 动词,实行,遵行 (2)形容词,浅薄

7、动词,迫近 形容词,不足,少,微小,2.一词多义,答案:(3)动词,授官 动词,拜上 (4)动词,怜惜 动词,夸耀 动词,自夸,答案:(5)名词,志向 名词,意愿 (6)介词,因为 介词,凭借 介词,用 连词,因为 与“无”连用,组成“无以”固定结构,用来的办法,答案:(7)介词,比 介词,对 介词,被 介词,向,3.词类活用,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名词作状语,在外面 (3)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4)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5)使动用法,使闻 (6)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答案:(7)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8)名词作动词,任职 (9)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8、地 (10)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1)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12)使动用法,使知道,答案:(1)不能走路。句中指柔弱 (2)成人自立,4.古今异义,答案:(3)蒙受 (4)优秀人才,答案:(5)急速就道 (6)申诉(苦衷),答案:(7)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8)辛酸悲苦,答案:(1)被动句 (2)判断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被动句 (5)判断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5.特殊句式,(1)而刘夙婴疾病( )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5)今臣亡国贱俘( )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答案:(6)宾语

9、前置句 (7)宾语前置句 (8)判断句 (9)判断句 (10)宾语前置句,(6)彼且奚适也( ) (7)奚以知其然也( ) (8)此小大之辩也( ) (9)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 (10)彼且恶乎待哉(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重点突破,1.【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旨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参考答案: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气氛之中,以激起人皆有

10、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参考答案: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1、”,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2.【对应考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参考答案: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诉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氏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及对祖母的怜惜等等

12、。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自己蒙受国恩而不能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3.【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为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并没有对孝情一诉到底,而是用理性加以节制,取得了极为真切、动人的效果,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 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之所以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13、。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观点争鸣,有人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思路提示一: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虚假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思路提示二: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

1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又有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词,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思路提示三: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晋武帝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李密不愿出仕;而家庭状况及对祖母的孝心也让他找到了不就职的借口。但值得肯定的是,李密对祖母的“孝”是第一位的。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

15、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本文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1.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讲述自己的孤苦无依,还是抒发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完成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2.融情于理 上表陈词,不仅要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需在陈情中晓之以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李密陈情的理据,就是“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以“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史载司马昭死,武帝司马炎坚持

16、为父行三年丧礼。他即位时举贤的六条标准,又明示了“孝敬尽礼”“友于兄弟”两条。司马氏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3.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1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2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3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眼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C A项,xn/pn,gn,q/j;B项,mn,zu,xin/xin;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