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687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学案 岳麓版选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3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权利法案B选举C金融D言论自由E黑奴F民权主题一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核心整合1相同点(1)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2)议会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地位相同;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实行两院制。(3)都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都是司法独立。2不同点(1)国家元首的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不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总揽军

2、政大权。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2)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美国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3)议会和议员产生方式: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即时演练1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较,其不同点包括()政府的产生方式不同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国家的权力中心不同ABC D【解析】英美两国的政体相比较,政府产生方式不同,英国是议会大选多数党组阁,美国是总统任命

3、,国会通过;两国元首地位不同,英国是虚君,“统而不治”,美国总统则掌握行政权和军事权;国家权力中心不同,英国在议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但二者的阶级实质并无区别,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体现。【答案】C主题二法国历史上的政体变迁核心整合1君主制1789年以前的法国封建专制、18041815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帝制和18521870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这三个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水平不同,政权的经济基础各异,但从政治体制上来说,它们都可归入君主制,唯一的区别是最高统治者的名称有的时候叫国王,有的时候叫皇帝,但其实质都是独裁统治,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背道而驰的。2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颁布后,法国开

4、始实行君主立宪制;18151830年复辟的波旁王朝同样实行君主立宪制;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直到1848年的二月革命。君主立宪制在法国存在的时间不长,在法国政体演变的过程中处于过渡性的阶段,不占主导地位。3共和制1792年法国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直到1804年拿破仑称帝;1848年二月革命以后,法国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直到1852年路易波拿巴称帝;1870年9月4日革命后,法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虽有曲折,但有惊无险,共和制度最终确立。即时演练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第二共和国成立的相同因素是()A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B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5、C国内外反动势力干涉法国革命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解析】第二共和国是在反七月王朝(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的,排除A项;C、D两项分别只符合第一、二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因素,排除。【答案】B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材料二 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4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

6、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35万增加到250万。材料三 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再次扩大公民权,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重新分配席位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足1.5万人的城镇(这样的城镇共72个)在下院中的席位,而把这样的城市分别并入所属各州;人口在1.5万到5万的城镇(共36个城镇)只保留一个席位。空出来的席位分配给英

7、格兰64个、威尔士4个和部分新兴城市;除了22个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州一律实行单一代表选区制,大体上每5.4万人选出一个代表,从而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以上两个法案的通过,习惯上称为“1884年改革”。这次议会改革虽然使选举权扩大了,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另外妇女仍没有选举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利弊。(4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指出英国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8分)(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影响英国近代三次议会改革的核心因素。(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和1

8、832年改革的影响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从而推动议会不断改革。【答案】(1)利: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民主范围有所扩大。弊: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众的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2)1867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优势,打击了旧贵族势力;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1884年改革:选民资格进一步降低,农业工人的选举权得到认可,公民权和选举权得到进一步扩大;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得到进一步体现;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但选举仍受财产资格限制,妇女仍然没有选举权。(3)

9、核心因素: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或工业革命的影响)。2(2016武汉模拟)英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选举制度改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32年选举法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该法实施后,城市和乡村共新增选民约20万人。1867年的改革中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重新调整了某些议席的分配,使一些工人贵族拥有了选举权。1884年改革统一了城市与乡村选民的财产资格标准,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1918年议会通过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21岁起,妇女从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1926年选

10、民居住资格由6个月减为3个月。1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现代选举制度中的核心精神自由、平行和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地确立起来。(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6分)(2)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问,“背景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发展趋势”从选举资格限制的变化、

11、妇女选举权的扩大、选区的划分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影响: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使英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2)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取消;居住资格的限制放宽;妇女逐渐取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或男女性别限制取消);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或废除投票中的复票权);选举区选民人数与议员人数的划分日趋公平。3(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

12、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摘编自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

13、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来回答“变化”;“实质”从民主角度来回答。第(2)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积极作用”,可以从政府工作与民主制度等角度进行回答。【答案】(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

14、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4(2016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贵族演化”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专制集权革命”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宪政民主”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二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

15、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的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美杰斐逊(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法、美三国迈向民主制度三种方案的各自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异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观点出现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变革方式方面上,而不同点主要在于对人民革命的认识上。观点不同的“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政治变革的不同方式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英国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法国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美国对平等和自由均等重视。(2)相同点:认为由君主进行渐进性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最佳方式;君主的渐进变革以较小的破坏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反对人民以暴力革命方式进行社会革新。不同点:托克维尔认为人民革命不可能催生自由民族;杰斐逊认为革命是君主缺少进步的调节而导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