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68613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短歌行 学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第一课时导学案【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2.体会本诗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学会鉴赏诗歌。3.理解“忧”的内涵,体会曹操积极进取的精神。【学法指导】1.吟咏诵读 2.品味鉴赏3.合作探究 【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与吴、蜀鼎立的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

2、,以魏代汉,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2.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一统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击破“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他酒宴文武大臣,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于此景横槊作此短歌行。3.题解“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

3、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长歌是热烈奔放的,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微吟低回,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4.知识补充 诗眼:一般是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诗眼在全诗中起着统摄全篇、营造意境、表现作者感情等作用。用典:指在文章、诗歌中直接或间接的采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预习自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譬如( ) 子衿( ) 呦呦( ) 契阔( ) 掇( ) 阡( ) 匝( ) 哺( )2. 结合课下

4、注释,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当: 去: 杜康: 悠悠: 掇: 陌: 阡: 南: 契阔: 三匝: 3. 整体感知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一层:( 句) 第二层:( 句) 第三层:( 句) 第四层:( 句) 4. 请你提出一两个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17课短歌行第一课时课 堂检测案l 【课堂检测】 (一)把握诗句,体会情感。1.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

5、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2.“忧”字是本诗诗眼。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诗人“忧”的是什么。 3.“诗言志,歌咏怀”。试结合诗人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课 堂训练案 第17课 短歌行第一课时l 【当堂训练】 (一)鉴赏诗歌语言特色,学习相关艺术手法。 1.诗中出现哪些典故,请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2. 除了用典,诗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手法+诗句+作用)。 课 后拓展案 第17课 短歌行第一课时l 【课后拓展】1.

6、阅读曹操的蒿里行,完成下面题目。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成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首领,“群凶”指董卓等。B“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像武王伐纣、刘项灭秦一样灭掉董卓。C“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是说诸军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D“淮南”句指淮南袁绍扯旗称帝,而北方的袁术也刻玺,欲行废帝自立之事。(2)下面是对这首诗思想艺术的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C蒿里行是乐府旧题,作者依旧辞写新辞,语言朴实,是一种写实风格。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上节写“势”多为叙述,下节写“实”多为描述。短歌行第一课时预习自测答案1.p jn yu q chu qin z b2.当:应当 去:逝去的 杜康: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情思连绵不断掇:通“辍”,停止 陌:东西方向的小道 阡:南北方向的小道 南:向南 契阔:聚散,这里是久别重逢的意思 三匝:好几圈 3第一

8、层:( 1 8 句) 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 9 16 句) 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17 25 句) 继续写对贤才的渴望,点出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26 32 句) 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共图大业。 4.略短歌行第一课时课堂检测答案1.A2. “对酒当歌唯有杜康”。人生短暂、功业未成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难得;3.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短歌行第一课时当堂训练答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典故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用女子对情人的绵长思念,表达对贤士的思念与倾慕,笔法婉转,深刻感

9、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典故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这里用来表示对贤才的礼遇,表达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作者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最后两句,作者自比周公,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2.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比喻。“譬如朝露”一句抓住了韶华易逝与朝露易去的相似点构成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比兴。“明明如月,何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