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84445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5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襞微循环-知识手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襞微循环 知识手册 第第一一章章 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临床观测的部位主要是甲襞、球结膜,其次有唇、舌、皮肤等,目前开展的主要是甲襞微 循环的检测。 手指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折。其表皮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为结缔组织突起 形成的真皮乳头,每个乳头内一般有一支毛细血管,走向表皮,接近表皮时与表皮平等,在显 微镜下容易看见。因此,甲襞是观察微循环的良好部位,也是临床微循环检查最常用的部位。 如下图 一、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分布和血液循环通路一、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分布和血液循环通路 甲襞的血管来自指动脉。指动脉分出小动脉进入甲襞的真皮,在真皮中分枝为细动脉, 互 相连接形成乳

2、头下动脉丛。细动脉分枝成毛细血管,走向表皮,是毛细血管的输入枝,在乳头 顶端毛细血管急剧反转和输入枝平行,是毛细血管的输出枝。管袢的输出枝单独或汇合 2-3 条输出枝,注入乳头下静脉丛。乳头下静脉丛互相交连形成浅、深二层乳头下静脉丛。甲襞毛 细血管输入枝和输出枝形如发夹,统称毛细血管袢(简称管袢)。 甲襞微循环血液循环: 沿小动脉细动脉毛细血管输入枝毛细血管输出枝细静脉 小静脉方向 流动。 二、甲襞微循环的观测二、甲襞微循环的观测 观测甲襞微循环主要从形态、流态和袢周三个方面进行观测 (一)形态 正常的微循环图形为发夹形,血管直,输入枝和输出枝平行且管径比例为 1:1.5,血管 清晰,排列整齐

3、、分布均匀,数目正常。分为以下几个指标: 清晰度:清晰度是指能够清楚地看到血管的形状,但要考虑某些因素,如室温、皮肤角质化、 皮肤粗糙及某些职业的影响等。 (清晰) (不清) (模糊) 正常为清晰,异常为不清和模糊,可能因为缺氧,血流不畅,亚健康等引起。 1. 管袢数 以远心端第 1 排血管袢中部二分之一以上为管袢计数区,低于此线者不计,模糊不清者不 计,在计数时不应改变焦距,以免将不同深度的另一排管袢计入。1mm 范围内的均计入。如下 图: 说明:左起第 1 条应计入,第 2、3、5、7、9 条管袢亦应计入,第 4、8 条模糊不清不计, 第 6 条低于测量区不计,第 10 条超出测量尺度范围

4、不计。本尺度内管袢数应为 6 条。图中水 平虚线为计数区。 正常:监视器上可以看到 7-9 条 (上图管袢数为 5 条) (上图为 9 条) 异常:a.管袢多:缺氧、慢性肺心病 b.管袢少:低血压、血量不足、感染性休克。 1. 管径:是指血管中上部的直径。分为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直径、管长。 1-输入枝管径2-输出枝管径3-袢顶管径4-管袢长度 异常: (A 增宽) (B 变细) (C 短小) (D 超长) 异常: a.增宽:高血压、冠心病伴有高血脂、高血粘度等b.变窄:贫血、急性肾炎、低血压 等 c.短小: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水肿、休克d.超长:小动脉硬化,遗传高血压等 1. 管袢形

5、态:正常为发夹形,异常为交叉和畸形,交叉的比例数应不超过 30%,畸形应不 超过 10% (正常血管 1) (正常血管 2) (交叉型) (畸形) 异常:交叉和畸形血管比例过高, 可能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 (二)流态: 流速: 由于血液是非牛顿流体, 正确测定血流的速度非常困难, 田牛教授采用半定量法, 根据血液流动状态,将流速分为 7 个等级。 1. 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毫无颗粒感,形如塑料带(正常) 2. 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粒感三,形如绸带(正常) 3. 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成线,有明显颗粒感,形如布带(轻度异常) 4.

6、 粒流:血流较慢,轴流、缘流混杂,如泥沙流,形如麻布(中度异常) 5. 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中、重度异常) 6. 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重度异常) 7. 停滞:血流停滞不前。 也可使用光点跟踪法,调节软件中的光点速度,使之同血流同步,此光点速度即为血流速 度。 红细胞聚集: 红细胞聚集在血流中, 数个或数十个红细胞集合成团块的一种微循环改变, 红细胞聚集是活体微循环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现红细胞聚集标志微循环有改变 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分为轻、中、重 3 个等级。 轻度:在管袢内可见 2-3 个血细胞聚集,呈颗粒状 中度:较轻度严重,多数颗粒状聚集 重度:

7、聚集呈絮状,团快状,其间有血浆柱,出现血细胞和血浆分离 血管运动性: 甲襞管袢自发地出现管径增宽和变细,或血流速度快和慢的交替变化,称为毛细血管运动 性。 白细胞: 白细胞离开轴流沿着管壁翻滚而过的现象,称为白细胞翻滚。正常状态下,可以有少数白 细胞翻滚,但如有多数白细胞沿管壁翻滚,则属于病理现象,白细胞粘附管壁一段时间停滞不 动的现象,称为白细胞帖壁。 1. 白微栓: 白微栓是由血小板的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聚集而形成。因此凡是能引起血小板 聚集和凝固活性升高的因素都可导致白微栓的形成。又分为壁栓和流动的白微栓两种。 白微栓的判断 白微栓在血管里流动的时候,容易和白细胞、血浆柱混淆,参

8、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1. 白微栓体积大,直径大于 30 微米或比白细胞大 3 倍以上的白色团块,体积接近管径或 比管径稍大。 2. 形状不规则,像棉花团似的。 3. 通过管袢时比较滞涩,挤涨管袢漂浮而过。 4. 出现在乳头下静脉丛中或明显扩张的管袢中。 5. 出现部位比较局限,数量比白细胞少。 6. 白细胞的特点是:颗粒小(只有管径的 1/3 左右)、不透明、不挤涨血管、流过迅速。 7. 血浆柱的特点是:血浆柱透明、不挤涨血管、通过狭长的细小输入枝时会变长、流过管 径较大的流速快的输出枝时会被冲散而不形成团块状、 血浆出现在红细胞严重聚集有血 球和血浆分离的管袢中。 血色: 注意区分淡红、浅

9、红、暗红、暗紫色。 (三)袢周 在进行了形态和流态的观测后,还应对周围的状态进行观察: 1. 渗出: 是指血管内血浆成分过量地通透血管壁并存积于微血管周围的一种现象,是常见 的微循环的改变之一。特征:管袢周围间隙扩大、明亮;管袢影像模糊,长度缩短。 2. 出血:红细胞出至血管外的现象。 应区别外伤或其他非致病因素造成的出血,如果是漏血性出血,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壁的损伤, 导致通透性亢进及血流变等的改变。 1. 乳头下经脉丛: 是指多个毛细血管管袢连接于细静脉而成,小儿与老人可见,但不扩张,体循环回流受阻 可见扩张的乳头下静脉丛。 明显扩张的乳头下静脉丛提示:右心衰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

10、、泌尿疾病, 大面积炎症、结缔组织疾病等。 1. 乳头 :乳头正常呈锯齿状、 波浪形, 每个乳头下有 1-2 根管袢, 异常可见浅波纹和平坦。 (波浪形)(浅波 纹) (平坦)(汗腺导管) 异常的乳头形状提示:血管动力差、免疫力低等。 汗腺导管:在管袢之间可见白色线条或螺旋线条,有时和汗滴相连 三、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度诊断标准三、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度诊断标准 根据微循环各项指标改变的程度和加权积分值,甲襞臂微循环检查的综合判断可分为: 正 常、大致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和重度异常等 5 级。 1.1.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 (1)具备以下 1 项变化者 管袢数减少至 3 条/mm 以下

11、,或减少 80%以上。 红细胞重度聚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且多数管袢血流呈粒缓流甚至全停。 血流中出现非局部因素引起的多数白微栓。 管袢出血大于或等于 7 条/1 指甲襞。 (2)综合积分值大于或等于 8 2.2.甲襞微循环中度异常甲襞微循环中度异常 1. 具备以下其中 2 项变化者 1. 管袢数减少 40%60%。 2. 输入枝管径缩小 20%60%或增宽 60%;或管袢缩短 80%或增长 50%以上;或输出 枝管径增宽 100%以上。 3. 明显的渗出。 4. 红细胞中度聚集,多数管袢血流为粒流。 5. 管袢出血达 36 条/1 指甲襞。 6. 血色暗红,管袢形态短时间内变化,畸形加交叉型达

12、 40%100%。 7. 乳头平坦。 2. 综合积分值大于或等于 4。 3.3.甲襞微循环轻度异常甲襞微循环轻度异常 1. 具备下列其中 3 项变化者 1. 输入枝、输出枝或袢顶管径增宽或缩窄达 20%,管袢增长 250%50%或缩短 20%, 管袢畸形加交叉达 40%。 2. 血流呈粒线流。 3. 有轻度渗出或出血 12 条/1 指甲襞。 4. 乳头下静脉丛明显且扩张变粗。 5. 管袢模糊。 6. 血流中白细胞全无或增多大于 30 个/15s。 7. 汗腺导管 34 个/1 指甲襞。 2. 综合积分值大于 2。 4.4.甲襞微循环大致正常甲襞微循环大致正常 综合积分值小于或等于 2。 5.5

13、.甲襞微循环正常甲襞微循环正常 综合积分值小于 1。 四、临床意义四、临床意义 甲襞微循环重要改变对临床的提示举例 短期内管袢数的急剧减少 提示:病人可能存在明显的血压降低,循环血量不足,感染性休克或末梢血管特别是细动脉收 缩等。应结合临床判断并提出治疗方面的相应建议。急剧减少的管袢又重新出现,表明病情可 能有好转。 管径显著增宽,形态特殊血流减慢 提示:病人可能患有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慢性缺氧等。 多数管袢血流停滞或呈粒摆事实流,管袢增宽,乳头下静脉丛明显可见,并扩张。 提示:病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各种伤病(血容量不减少)的危重时期。停滞或严 重减慢的血流重新逐渐慢快,预示

14、病情可望有所好转。 严重的红细胞聚集 提示:病人可能存在血浆成分的异常,如巨球蛋白血症、高指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增多、 血 粘度增加或红细胞增多症。亦常见于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慢性进行性红细胞聚集,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子,治疗上应考虑相应的对症措 施如活血化淤等。 两手多数管袢及乳头下静脉丛内出现多数白微栓 提示:病人可能存在 DIC,常是心、脑血管意外的“先兆”或由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结晶 缔组织疾病、妊娠毒血症等所致应结合临床建议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和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多数管袢连续或进行性出血 提示:病人估内存在引致出血的因素或病理改变,应建议临床做进一

15、步的检查。在抗凝治疗或 服用大量降血压药过程中,出现管袢出血(除外月经周期和局部因素的影响)时应结合临床建 议停药或减少药量。 短期内管袢周围明显渗出 提示:病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中毒、过敏、血管通透性亢进等。 五、重要指标的改变五、重要指标的改变 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聚集 (一)定义 红细胞聚集在血流中,数个或数十个红细胞集合成团块的一种微循环改变,红细胞聚集是 活体微循环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现红细胞聚集标志微循环有改变。 (二)发生机理 红细胞聚集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涉及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正常血流中有四种力作用于红细胞:一是形成聚集的红细胞表面大分子桥接力,二是防

16、 止聚集的三个力:电荷斥力、剪切力、膜的弯曲力,正常情况下防止聚集的力和促进聚 集的力处于平衡状态,红细胞不会聚集。但当促进聚集的力大于防止聚集的力时,聚集 就形成了。 2.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的含量增加会促进红细胞聚集,而白蛋白能促进红细胞解 聚。 3. 血浆中内皮细胞 Weibel-Palade 小体和血小板释放的 von-Willfrand Factor 的聚合体 含量升高会导致红细胞聚集。 4. 血浆中的二价阳离子和胶原结合蛋白含量升高会促进红细胞聚集。 5. 某些细胞表面的受体会导致红细胞聚集。 6. 红细胞表面的电荷减低会导致红细胞聚集,如外伤。 7. 血流速度减慢,剪切力减少,易出现红细胞聚集。 (三)意义 1. 红细胞聚集是最基本的病理反应之一 聚集的红细胞不能像正常的红细胞那样运输氧, 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严重聚集的红细胞在动脉中不能解聚时则成为异物或栓塞微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被网 状内皮细胞吞噬。 1. 静脉中红细胞聚集会引起粘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血流停滞,导致血管病加重,动脉中会 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