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0420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黄药钴渣处理过程发生闪爆的分析 摘 要: 基于生产工艺过程化学反应原理, 分析 发生闪爆现象及气体中毒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关键词: 湿法炼锌; 黄药钴渣; 闪爆 ; 气体中毒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emical reaction principle of the producing process,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the flash explosions and the gas poisoning

2、, 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Key words: Wet Zinc ;Xanthate cobalt residue; Flash explosion;Gas poisoning 1 、引 言某厂湿法炼锌系统净化工序采用锌粉-黄药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产出黄药钴渣,为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经技改采用黄药渣酸洗-再生黄药工艺,达到回收金属锌、黄药和富积钴的目的。试生产期间,在设备检修完开车瞬间,反应罐内突然着火并发生闪爆,燃烧的气流冲出,气体被操作工吸入,引起头晕、恶心、头胀,四肢酸软发麻, 医院 诊断为不明气体中毒。为了尽快查明

3、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保证安全生产,组织了专题调查分析。、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1 黄药钴渣分析 黄药钴渣化学成份: ;Cd ;Co ;水份0;游离黄酸根 10-20; 生产辅助材料分析 生产主要辅助材料:硫化钠(Na2S), 工业 品级,含量为60%,其余杂质为Na2CO3、FeS及少量的As、Sb等杂质。Na2S易溶于水,为强碱性物质、具强腐蚀性,长时间静置有H2S气体产生,H2S气体亦为毒性物质,对眼睛、呼吸道有剌激作用,高浓度时易引起昏迷、窒息。 .3 生产工艺原理分析 黄药钴渣酸洗-再生黄药工艺流程为:将黄药钴渣用稀硫酸酸洗回收锌,加入硫化钠进行浆化反应,温度5060,时间1小时,回收再

4、生黄药,置换出的金属铜、钴、锌等以金属硫化物沉淀形式存在,化学反应为: Co(C2H5OS2)+ Na2S = Co2S3+Na(C2H5OCS2) Zn(C2H5OS2)+ Na2S = ZnS+Na(C2H5OCS2) Cu2(C2H5OS2) + Na2S = CuS+Na(C2H5OCS2) 反应中无任何气体产生,过程为偏碱性反应,产出液体黄药。 .4 过程其它反应 分析 因黄药钴渣中含有游离黄酸根,并且在反应终止时产出黄药溶液,当黄药受热或遇酸时易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a(C2H5OS2) + H2O545 C2H5OH+ NaOH+CS Na(C2H5OS2) + H2SO=C2H

5、5OS+ NaSO+ CS CS2纯品为无色带有苦香醚味的液体, 工业 品为微黄色,易挥发,有烂萝卜性气味,密度/cm3(20),冰点为,沸点,不溶于水,溶于硫化碱,药性碱,能与有机溶剂以任何比例混溶,极易挥发并燃烧,与空气混和成爆炸性混和气体,爆炸极限为%(251670g/m3),遇明火、火花或摩擦所产生静电时发生闪爆,并产生剌激性有毒气体,反应为: CS+O2 燃烧 CO2+SO2 二硫化碳是极度易燃,具刺激性,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侵入途径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经皮肤易能少量吸收,对人体危害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步态蹒跚等,急性中度中毒伴有感觉异常,四肢发麻,产生戴手套样的感觉障碍 、事故

6、原因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化学反应机理分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过程中途停车检修时间长,罐体密封严,通风不畅,造成罐内温度升高,引起部分黄药溶液发生热分解产生C2S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气体,当启动搅拌时产生静电或火花引发着火和闪爆现象,含有CS2、SO2、CO2、H2S的部分混和气体被操作工吸入口腔,造成急性气体中毒事故。 、生产中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1 调整工艺技术条件:将反应温度由5060降低为40-50并延长反应时间,既保证了反应效果,又防止黄药溶液的热分解,减少CS2气体的产生。 .对罐体周围加强通风,降低二硫化碳的聚集浓度,尤其在阴雨天气,应特别注意。 .加强个人防护,重新确

7、定劳保配戴方案,配发防静电工作服及帽子,戴加厚乳胶手套,加厚口罩或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雨靴或防护靴,维修、电工检修时也应按此标准穿戴齐全。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岗位就业前检查,有神经精神和心血管疾患的人禁止上岗。 、 结 语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生产运行安全平稳,现已安全运行近3年,有效的解决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 文献 : 1. 徐采栋、林蓉、汪大成.锌冶金物理化学.上海:上海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79.2. 株洲冶炼厂冶金读本编写小组.锌的湿法冶炼.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3.3. 何凤生.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信息室,XX.4. 危险化学品名录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