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腧穴泻热作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801654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腧穴泻热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试论腧穴泻热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试论腧穴泻热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试论腧穴泻热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试论腧穴泻热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腧穴泻热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腧穴泻热作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腧穴的泻热作用,钟兰,腧穴的泻热作用早已被大量的临床事实所证实,许多腧穴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作用部位和方向的泻热作用。,一、内经有关泻热腧穴的记载,素问.气穴论篇中明确提出,人身凡365穴,其中有“热俞五十九穴”,即是具有泻热作用的腧穴。 素问.水热穴论明确了五十九热俞的穴名和主治范围。认为,热病甚者用五十九刺。,五十九刺: 上星、囟会、前顶、百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以越诸阳之热逆(指热之逆于头);(称为头上五行五穴) 大柕、膺俞(中府)、缺盆、背俞(王注:风门(热府)以泻胸中之热;,气街、足三里、巨墟上下廉,以泻胃中之热; 云门、髃骨(肩髃)、委中

2、、髓空(腰俞?),以泻四肢之热; 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以泻五藏之热。 对于热甚者,可以分别用上述腧穴针刺以泻之,具有较好的泻热作用。取穴特点是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素问.刺热病论篇又曰:“热病气穴: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身柱可泻肺热) 四椎下间主膈中热,(四椎下可泻心热) 五椎下间主肝热, (神道可泻肝热) 六椎下间主脾热, (灵台可泻脾热) 七椎下间主肾热。” (至阳可泻肾热) 明确提出了位于督脉上的泻热腧穴,说明督脉上背部的腧穴均具有泻热作用,且与穴位所在的部位有关。,灵枢.热病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 说明在

3、用阳经穴泻表热时,也应配合充实阴的针法。 又:“热病七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少商穴)。 又:“热病身先涩,烦而热,烦悗,唇嗌干,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刺”等等。 篇中论述诸多热病,均用五十九热穴进行治疗,只是选择的针具不同而已。,又:“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三阴交)以止之。” 此处又提出了治疗热病汗出的四个腧穴,以及汗出太甚取脾经之三阴交以补救阴液的方法。,又:“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腧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 此是应用锋针刺太白、陷谷及厉兑、内庭、丰隆

4、脾胃二经之等穴治疗肠胃有热之证的方法。,又:“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以第四针,针嗌里。”此是用锋针刺涌泉、阴陵泉、廉泉穴治疗热邪在足太阴、少阴的方法。 本篇又分别指出了五十九刺(即五十九个治疗热病的腧穴)的具体穴名,与素问中记载的五十九个热穴有所不同。,这59个(穴点)泻热的腧穴在四肢的多为井穴和输穴;位于头部的泻热穴位多属督脉。 井穴:少泽、关冲、商阳、少商、少冲、中冲; 荥穴:少府; 输穴:后溪、中渚、三间、束骨、(足)临泣、太白、陷谷; 头部穴:五处、承光、通天、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听会、完骨、风池、天柱、承浆、哑门、百会、囟会、神庭、风府、廉泉。,内经时期

5、就对热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有治疗各种热病的专门腧穴, 病位不同,选穴不同, 针具各异:毫针、镵针和锋针, 治疗实热之证。,二、泻热腧穴的当代应用,1、井穴的泻热作用:井穴泻本经热邪,多用刺血的方法,。 2、荥穴的泻热作用: 同井穴。 3、具有全身泻热作用的腧穴:泻热范围广,可作用于全身,在应用时不必辨病位,只要属实热为病即可使用。如大椎、合谷、曲池、委中、肩髃、风池、风府、印堂、外关等穴即是。,合谷:千金方:合谷、五处主风头痛。 外台:主寒热热病汗不出。 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 曲池: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 腕急身热惊狂 大成:伤寒大热不退:曲池、绝骨、三里、大椎、涌泉

6、、合谷。 疔疮生手上,曲池(灸)。 大热,曲池、三里、复溜。,风门:又名“热府” 大成:身热 伤寒热退后余热 图翼: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 譩譆: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后取天牖、风池。” 又“痉,互引、身热,然谷、譩譆主之”。 外台:主治“热病汗不出,肩背寒热,痉互引,身热” 图翼:大风热病汗不出,委中:图翼:此穴主泻四肢热,委中者,血郄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取其经血之愈。 金鉴:主治热病难愈 风池: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后取天牖、风池。 大成:伤寒温病汗不出,大椎: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 甲乙经:

7、伤寒热盛烦呕,大椎主之。 千金翼方:诸烦热,时气瘟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泻之。,4、泻内脏热的腧穴:背俞穴、募穴及全身泻热作用的腧穴,考虑膀胱经背部第二线的穴位。 肺俞:甲乙经:“肺气热胸中有热”。 心俞:外台:“主寒热心痛。” 图翼: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肝俞:甲乙经:“肝俞主热病差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 脾俞:甲乙经:“热痉,脾俞及肾俞主之。” 又:“热引胃痛。” 三焦俞:图翼:“伤寒身热头痛。” 肾俞:千金方:“肾俞主头身热。”,章门:甲乙经:“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 期门:千金方:“主胸中热,息贲,胁下气上。” 外台:“治胸中烦热。”

8、中极:甲乙经:“腹热痛。” 关元: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齐下关元三寸灸之。” 灵枢寒热:“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中脘:甲乙经:“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 图翼:“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五隔五噎,翻胃不食,心脾烦热疼痛。” 巨阙:甲乙经:“热病胸中澹澹。” 铜人:“治心中烦满热病。”,5、其他具有泻实热作用的腧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髎及孔最主之。 外台: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五壮,汗即出。 列缺:千金方:列缺主手臂身热。 列缺曲池主热病烦心,心闷,先手臂身热,瘈疭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珠。 经渠:千金方:主热病汗不出。 太渊:甲乙经:病温身热,五日不已,汗

9、不出,刺太渊。,手阳明大肠经: 三间:甲乙经:寒热,唇口干三间主之。 千金方:主气热身热喘。 阳溪:甲乙经:主热病汗不出。 主热病烦心。 寒热疟疾。 图翼:热病烦心。,胃经 解溪: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冲阳: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冲阳主之。 陷谷:千金方:凡热病刺陷谷。 外台:主热痢热病汗不出。,脾经(下述穴前面已述及) 隐白:甲乙经:气喘,热病。 外台:热病衄血不止。 大都: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 外台:主热病汗不出,且厥足清。 大成:身热汗出,足厥冷,大都主之。 太白: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 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心经 通里:铜人

10、:治热病,卒心中懊侬 金鉴:主治温病,懊侬心悸,小肠经 后溪:甲乙经:振寒寒热烦满身热 大成:热多寒少:后溪、间使、百劳、曲池。 寒多热少:后溪、百劳、曲池。 腕骨:外台:主寒热汗不出。 铜人:主热病汗不出。 阳谷:外台:热病汗不出。,膀胱经 膈俞:铜人:热病汗不出。 图翼:“热病汗不出“血热妄行。” 肾经 太溪:外台:足热,热病汗不出。,心包经 曲泽:甲乙经:身热,烦心,口干 间使:甲乙经:热病烦心 大成:热多寒少:间使、三里 内关:甲乙经: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内关主之。 大陵:甲乙经: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胸中热身热如火,三焦经 中渚:外台:主热病汗不出 外关:金鉴:主治五脏六腑结热,鼻

11、衄吐血不止伤寒自汗烘烘热,唯有外关针极灵。 支沟: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图翼: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胆经 悬钟: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足临泣:甲乙经:热病汗不出 肝经 曲泉:千金方:“主身热头痛汗不出。”,督脉 神道:甲乙经:身热头 铜人:治寒热头痛 身柱: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任脉 会阴:甲乙经:“小便难,窍中热。” 上脘:甲乙经:“头眩病,身热汗不出” 鸠尾:针灸大成:“主息贲,热病。”,6、关于泻虚热的腧穴,大椎:骨蒸潮热。 三阴交:古籍中尚未见有养阴的提法,近年有人提出有养阴的作用。 肺俞:针灸大成:“主寒热喘满,虚烦傳尸骨蒸”。 “虚烦口干,肺俞

12、”。 膈俞:大成:骨蒸 图翼:怠惰嗜卧骨蒸喉痹,胆俞:大成:“骨蒸劳热食不下”。 图翼:“骨蒸劳热”。 意舍:千金方:“消渴身热意舍主之”。 太溪:古籍中未见可退虚热和养阴的记载,只提出可治疗消渴、烦心不眠等症。 复溜:盗汗。 行间:大成:“消渴嗌干善渴”,7、泻热作用与操作方法,毫针刺泻法 刺血法(镵针、三棱针) 刺血拔罐 加强泻热作用 单用拔罐法 刮痧法 艾灸法,8、参考资料,1、曾文玲“柴胡注射液曲池穴注射治疗高热” 2、黄世福“承淡安运用“马氏穴”治热性病探讨” (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运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热性病) 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佳娜,董惠娟“大椎穴放血治疗肝癌癌性发热” 4、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阮经文“针刺大椎穴治疗低热33例”,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艳红等“少商穴针刺放血治疗高热40例” 6、何景贤 陈水星“针刺合谷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观察” 7、空军大连医院“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肺结核病人发热”,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