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政治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79636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尤政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尤政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尤政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尤政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尤政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尤政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尤政治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第一讲 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导论:政治学说与政治学发展 一、政治是什么?一、政治是什么? (一) “政治”的涵义 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解 研究城邦之善即为政治。 (亚里士多德) 2儒家、法学、道家的解读治国技艺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尚书 以礼治国,以德治民。 (孔子) “法” “势“术”合一。 (韩非) 3马基雅维利的揭示统治术 政治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 (马基雅维里) 4孙中山的宣讲 政是众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5列宁的论述 政治是利益的最集中表现。 (列宁) (二)学术审读 1神学的阐释 2法学的宪政视野 3人类文化学的标识

2、4政治学的结构功能分析 5新制度经济学的拓展 二、政治的起源与发达二、政治的起源与发达 (一)氏族民主制 1家庭与氏族组织的发展 2氏族成员的民主权利与义务 3部落与部落联盟中的共同体权力机制 (二)国家出现与政治发展 1 三次社会大分工 2 私有制扩张与利益冲突 3 国家出现 4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的政治社会 5后现代化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治理的新动向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 三、无政治社会的必然三、无政治社会的必然 (一)阶级的失落 1阶级、阶层结构的扁平化 2阶级差别的消失与民族的融合 3阶级的消失 (二)公共权力的消亡 1国家的自动消亡 2自由人联合体与共产主义蓝图 四、

3、政治的特质四、政治的特质 (一)人的社会本质 1“人是趋于城邦的政治动物”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 (列宁) 1经济决定政治 2政治反映、适应和反作用于经济 3利益是政治的精髓 4政治与法、宗教、道德、生态 五、政治学研究什么?五、政治学研究什么? (一)古代政治研究的传统:以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为例 1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学说 2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学说 (二)近代政治研究 1主题:国家、主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性假设等 2方法:经验、实证研究代替规范、伦理研究而成主流 3重要理论: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分权论、法学世界观、平等、自由

4、、人权、民主、法治等 (三)现代政治学 (三)当政治学的成熟与分化 1.基点:利益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2.偏向:公共权力的运作体系和机制;公民权利的维护;公民社会的发展;本土(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及其中 国化) 3.方法交叉: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整体化发展趋势,视界的多元化,比较、心理、行为、性别、定量等方法研究兴 起,一些理论、方法得偌贝尔奖。 4.重点:治理理念的民主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治理过程的有序化、治理方法的科学化 5.内容:范畴理念、政治主体及其行为、政治过程、政治微观分析、政治中观分析、政治宏观分析 a20C5080 年代的行为主义政治学 b跨学科、交叉研究和整体化发展趋势 c马克

5、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及其中国化 d方法、视界的多元化 e比较研究、心理研究、行为研究、性别研究、定量研究等兴起 f一些理论、方法得偌贝尔奖 g政府理念的现代化 (四)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及其中国 1空想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说 3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理论 4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 5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科学发展 六、六、当代政治学地图当代政治学地图 (一)切入点 1公权力的体系和机构 2公民社会 3公民维权 (二)研究范围 1政治权力与政治形式 2政治主体及其行为 3民主发展 4治理中的集权与分权 5公共政策 6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三)研究方法

6、1历史、经济、文化等的比较分析 2实证、规范、计量、跨文化分析 3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七、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七、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一)增强公民意识、人权意识和民主理念 (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科学的制度 (三)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 (四)提升治理效能和参政议政督政能力 1 如何理解政治的本质? 2近代民主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如何概括? 第第 2 讲讲 传统的堕落与权威的救济传统的堕落与权威的救济国家变迁国家变迁 一、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一、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 1.制度变迁(Institution Change Theory) : (一种制度框架的创

7、新和被打破) “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 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 ,诺思称之为“制度安排” 2. 制度的构成要素:正式制约(例如法律) 、非正式制约(例如习俗、宗教等)以及它们的实施。这三者共同界定 了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 3.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 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 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 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 4.类别: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经济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下而上”

8、的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 的制度变迁。 所谓“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是指由个人或一群人,受新制度获利机会的引诱,自发倡导、组织和实现的制 度变迁,又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 所谓 “自上而下” 的制度变迁, 是指由政府充当第一行动集团, 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又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5.制度变迁的三块基石: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 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 6.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在诺思看来,关于制度变迁的国家理论既要解释造成无效率的产权的政治或经济组织 的内在的活动倾向,又要说明历史上国家本身的不稳定性

9、(兴衰) (1)国家性质。国家带有掠夺和契约的双重性。诺思认为,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若暴力潜能 (violencepotential)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国家;若分配是不平等的,则产生掠夺(剥削)性国家。 (2)国家模型。国家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国家模型有三特征:第一,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 组“保护”或“公正”的服务作为交换;第二,为使国家收入最大化,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并为每一个集团设计产权;第三,国家面临 着内部潜在竞争者和外部其他国家的竞争。 (3)国家目的。国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

10、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降低交易费 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使国家税收最大化。两个目的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导致相互矛盾乃至对抗的行为出现,是国家兴衰的根本原 因所在。 7.制度变迁路径 决定制度变迁路径的力量来自两方面:不完全市场和报酬递增。 就前者而言,制度变迁往往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就可能改变方向。 就后者而言,人的行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在一个不存在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世界,制度是无关紧要的;但如果存在报 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时,制度则是重要的,自我强化机制就会起作用。 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机制有四种表现: (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行,单位成本和追加成

11、本都会下降。 (2) 学习效应。 如果有助于降低变迁成本或提高预期收益, 则会促进新制度的产生和被人们接受。 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 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 (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实现协调效应。 (4)适应性预期。当制度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时,人们对之产生了强烈而普遍的适应预期或认同心理,从而使制度进一步处于支配地 位。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 二、传统的国家变迁理论二、传统的国家变迁理论 1.国家概念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 、文化和政府

12、四个要素组成的。 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马克思主义国家论 恩格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 列宁: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产生的形式 国家的起源,历史上学说纷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契约论、神权论、暴力论。 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人们订立契约并共同遵守的结果。 神权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 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发展

13、的过程。 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恩格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3.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能是指全部国家机器活动的整体功能。 政治统治职能: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政权,控制被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的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 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 管理经济、 文化、科学、 教育、公共福利等社会公共事业的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基础;政治统治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 4.国家权力 独立权:指国家依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外事务的权利。 平等权:指国家在参与国际法律关系时,具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

14、平等地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 务。 自保权:指国家采取防御及自卫措施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不受侵犯的权利。它包括国防权和自卫权两方面的内容。 管辖权: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属地管辖权。又称属地优越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不享有特权与豁免权的人、事、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属地管辖权不 适用于领域内依法享有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或外国财产) (2)属人管辖权。或称国籍管辖权,是指国家对无论位于何地的具有本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或特定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3)保护性管辖权。特指国家对在该国域外犯有危害该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及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等罪行的外国人进 行管辖的权利。

15、 (4)普遍性管辖权。国家对任何人在任何地域所犯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普遍利益的国际罪行进行管辖的权利。海盗罪、战争罪、破 坏和平罪、违反人道罪等已被公认为国家普遍管辖权的对象。 5.历史类型演变 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重要前提:经济形态发生变革,引起生产关系方面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最后完成国家类型的转变。 一般规律:奴隶国家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有些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会跳越其中某一阶段, 向更高级的国家类型发展, 从而表现出特殊性。 主要途径:主要是社会革命,但也包括社会改良。 6.国家分类 在人类学意义上:单一民族国家或多民族国家。 在政治学意义

16、上:君主制国家、君主立宪制国家、共和制国家、民主国家或专制国家。 在政治经济意义:自由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干涉主义国家、保护主义国家。 在公法意义上:单一制国家、联邦制国家。 三三 、国体与政体理论、国体与政体理论 1.国体、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关系和地位。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采取哪种政权组织形式实现阶级统治的问题。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结构问题。 国体对政体起着主导的和决定的作用,政体从属于或依附于国体。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但具有相对的灵 活性,国体相同,政体不一定相同;国体不同,政体可能相似。 国家的组织形式: 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 国家管理形式反映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和管理政权机关,如君主制、共和制、总统制、内阁制、委员会制 等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关系,如邦联、联邦制、单一制 等。 国家政权形式是国家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