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78390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在追求生命质量观的同时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常常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1。日本儿科医生佐野良五郎根据其8年对593名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案例,从身心两方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他认为心理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承担着学习与就业的巨大压力。目前国内关注学习落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研究比较多3,4,但大学有着和高

2、中截然不同的环境,大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被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科学性的改进方法与技巧。1资料与方法对象 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517名无躯体疾病或障碍的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设定每年有两科及两科以上不及格者为学困生,招募各专业学困生志愿者62名作为学困生组,455名作为非学困生组。1.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由德若伽提斯编制于1975年,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分别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及其他这十个因子反映各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该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门

3、诊对患者的筛选及正常人群的普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应用分析统计法慎重确立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地测验,该问卷有187道题,对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侍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这16种相对独立的性格维度进行测评,并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5。方法 以团体测试方法进行,调查统一组织,主测用同一指导语向被测试说明问卷的目的和回答方式,然后开始答卷,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统计学处理 所有问卷均输入心理测验软件,所得

4、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P在16PF的结果中,本研究显示,在自律性方面学困生相对非学困生差,而紧张性高,稳定性低,幻想性低,有恒性差;聪慧性方面,学困生表现不足,并非智商问题,致认知范围不理想可能与医学学习的特殊性、后天努力不足、以及上述人格特质相关。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健康的人格培养必须受到的高度重视,对他们更要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一些研究表明,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咨询的意识,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到位甚至保持怀疑的态度6。针对他们强迫、抑郁、敌对的心理问题,医学院校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配备专业工作人员,通过个别或者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帮助他们及时减少负面情绪,降低自身的紧张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他们的自律性,以致能自主的设定不同学习阶段适当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持之以恒。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认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7,但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学困生这一特殊人群的教学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境,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