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8355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进展,胃肠间质瘤(GLST)的定义为主要发生于消化管道含有梭形细胞、非普通型上皮样细胞或含有两种细胞并显示CD117活 性的间叶细胞瘤。最新研究显示,GIST有其独特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使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并逐渐达 成共识。,GIST的发展史 1960年Martin首先报道一种胃壁的胞质丰富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肿瘤,随后出现了胃奇异 型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上皮样平滑肌瘤以及胃肠道自主细胞瘤等的陆续报道;1983年Mazur和Clark等发现缺乏平滑肌细胞的超声结构特征和 免疫组化特征的一组非上皮源性的胃肠道间质性肿瘤,确定命

2、名为GIST;1998年Hirota和其同事研究了大量此类肿瘤后证实其具有kit原癌基因蛋 白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从而为分子学治疗即应用ki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GIST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GIST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1998 年提出GIST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ICC);ICC和GIST均表达Kit蛋白,GIST表型与消化道间质Cajal细胞kit均可为阳性,具有 类似的超微结构特点,故有学者建议称其为胃肠道起搏细胞瘤。但不是所有的GIST均可见CD117阳性,电镜下也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是ICC,所以 Cajal细胞来源学说不能完全解释GIST的分化特点。,组织学特征 GIST有两

3、种基本的组织学结构,梭型 (6070)和上皮样(3040)细胞型,两种细胞型常出现在一个肿瘤中。有学者根据细胞成分含量的不同,将其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 和混合型三类。上皮样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嗜酸性;部分细胞体积较大,核深染,形态多样;见到糖原沉积或核周空泡样改变。梭型瘤细胞与平滑肌瘤细胞很相 似,呈梭形或短梭形,胞质红染,核为杆状,核形两端稍钝圆、漩涡状、呈束状和栅栏状分布。间质可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大型肿瘤常可见 间质黏液变性、透明变性、坏死、出血及钙化。不同部位的GIST所含的细胞型不同。胃GIST有7080为梭形细胞型,2030为上皮样细胞 型,即以往诊断的

4、上皮样平滑肌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或肉瘤,小肠GIST通常为梭形细胞型,良性肿瘤细胞呈车轮状排列,有较明显的细胞外胶原纤维,在电镜下 呈特征性的“团状纤维”结构。食管和直肠的GIST多为梭形细胞型,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有束状、编织状、车轮状、栅栏状、实性片状和腺泡样或器官样。,超微结构特征 在 电镜下,GIST显示出不同的分化特点:有的呈现平滑肌分化的特点,如灶状胞质密度增加、伴有致密小体的胞质内微丝、胞饮小泡、扩张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 高尔基体和细胞外基底膜物质灶状沉积,此类肿瘤占绝大部分。有的呈现神经样分化特点如复杂的细胞质延伸和神经样突起、微管、神经轴突样结构以及致密核心的 神经内分泌颗粒等

5、。还有小部分为无特异性分化特点的间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CD117目前被认为是诊断GIST的主 要标记物之一,有81100的GIST表达CD117。作为酪氨酸激酶的跨膜受体,CD117存在于造血干细胞、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Cajal 细胞等的胞质中。另一主要标记物CD34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抗原,分子量约115kD的跨膜糖蛋白,在GIST中7080的阳性表达,功能不明,但特 异性较CD117差,在纤维源性肿瘤及肉瘤等间叶源性肿瘤中也有表达,恶性GIST患者CD34表达率略低于良性GIST。故CD34常与CD117联合 使用,以防漏诊。此外还有SMA(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desmin)

6、,S100和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巢蛋白 (nestin),波形蛋白(vimentin)等在GIST中均有较高阳性率,其中S100和NSE有助于神经源性肿瘤的辅助鉴别,SMA和结蛋白有 助于肌源性肿瘤的辅助鉴别,波形蛋白可用于肿瘤良恶程度的判断等。詹利永等回顾分析了经免疫组化证实的30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发现 CD117、CD34、SMA、S100在GIS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90.0、6.7和3.3。,GIS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998 年Hirota等第一次报道GIST中存在ckit变异,ckit基因位于4q1121,编码产物即为CD117,一种跨膜酪氨酸

7、激酶受体,其配体 为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SCF),CD117与配体结合后激活酪氨酸激酶,通过信号转导活化细胞内转录因子从而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增生。ckit基因 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非配体激活,使细胞异常生长。目前研究发现CD117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在GIST中可达到90,最常见的是在ckit基因外显子 11的突变(5771)。在417的GIST患者中发现外显子13和9的突变。亦有报道发现外显子17的突变。可见CD117信号转导异常是 GIST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c-kit基因突变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最近,Heinrich等在其研究的76例GIST患者中发现有14例 患者存在PDGFR

8、A基因的第18和12外显子突变;此外,不少研究还发现恶性GIST的DNA拷贝数和高水平扩增大于良性GIST,14、15、22号 染色体长臂频发丢失,提示GIST涉及多基因病变。,GIST的临床症状 GIST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其中位年龄段位 5565岁,一般认为男性较多,也有报道认为性别在发病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儿童少见,发病率为2/10万人。GIST可发生于全消化道,好发于胃 (6070),其次小肠(30),结肠和直肠较少(5),食管更少见(2)。偶见发生于网膜和肠系膜。GIST肿瘤大小不一,直径在 0.521cm,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与肿瘤大小,部位有关。小肿瘤往往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

9、腹腔手术中被发现,在影像学检查与手术中发现的GIST 占21.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胃肠道出血(65),这是由于肿瘤黏膜面溃疡所致,患者表现为呕血、黑便以及因隐匿失血导致的贫血。其他还有腹痛(45)、腹部肿块(15)和衰弱(5)。可伴有食欲减退、发热和体重减轻。个别直肠GIST患者可见尿频、尿少。有报道称个别病例以肿瘤自发性破裂并弥漫性腹膜炎为首发表现。GIST的远处转移多见于肝脏、骨和肺。,临床诊断学技术与特征: 内镜检测技术 随 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内镜检查已成为发现和诊断GIST的主要方法。内镜下可见肿瘤呈球形或半球形自胃肠壁隆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色泽正常,可有顶部中 心凹陷或呈溃疡样

10、,覆白苔及血痂,触之易出血,基底宽,部分可形成桥形皱襞。用活检钳推碰可见肿瘤在黏膜下移动,活检需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多处却才方能取得 较满意的组织,从而提高GIST检出的阳性率。 对于小肠的GIST,目前主要可运用推进式小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作出诊断,超声 内镜(EUS)可较准确地判断其性质,并可鉴别黏膜下病变,肠外压迫,血管病变及实质肿瘤。GIST镜下表现为胃肠壁的第四层,即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团块, 肌层完整,不规则的腔外边界、囊性间隙、恶性型淋巴结等则是恶性和交界性GIST的特点;而良性GIST的特点为直径3cm,边界规则、回声均匀。 EUS对GIST敏感,可检测出直径2cm的肿瘤。 由

11、于GIST为黏膜下肿块,内镜下活检取材不易取到。目前除了通过手术获得标本以 外,还可通过超声内镜指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EUS-FNA)取得足够的标本,诊断准确。Ando等收集了23例通过Eus-FNA确诊的GIST,其与 手术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表达一致性达到91(21/23),诊断准确性91(21/23),明显高于单独的内镜超声影像学的准确性(78,18 /23)。,影像诊断技术 影像学技术偶尔可检测到GIST,但通常用于对肿瘤的定位、特征描述、分期和术后监测。无论是原 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断层扫描技术在检测和描述肿瘤方面较传统的X线和钡餐检测更有用。影像学技术通常能在鉴别肿瘤是来自淋巴的间叶

12、细胞组织还是来自胃肠 道上皮间叶细胞组织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不能用于检测肿瘤的恶性程度。无论如何,GIST的确诊仍需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测。随着针对GIST靶向药物 治疗的进展,CT和MRI越来越多地用于观察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和是否复发。PET也被引起用于检测肿瘤早期肉眼未见改变时的功能性改变。,X线检测 单 纯X线只在特殊情况下偶尔能检测到较明显的GIST团块,也很少能检测到含钙化灶的GIST肿瘤,故对GIST检测作用不大。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测是显示 GIST累及黏膜面和管腔改变的主要方法。胃间质瘤表现为局部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小肠间质瘤有不同程度的肠黏膜局限性消失、破坏,仅累及一侧肠壁,并沿

13、 肠强长轴发展,造成肠腔偏侧性狭窄。,超声检测 腹部超声可描述出原发和转移肿瘤的内部特征,通常显示与胃肠道紧密相连的均匀低回声 团块。在大型肿块中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密度可能预示着肿块的坏死、囊状改变和出血。良性间质瘤超声表现为黏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低回声肿物,多呈球形,也可 呈分叶状不规则形,黏膜面浆膜面较光滑,伴有不同程度向腔内或壁外突起。但由于GIST肿瘤往往较大,超声视野中不能观其全貌,无法获知肿瘤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 CT检测 CT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界,对邻近脏器的侵犯也能清楚显示,同时还可以观察其他部位 的转移灶。CT检查可以弥补胃肠造影及内镜对部分小肠肿瘤

14、及向腔外生长的肿瘤诊断的不确定性。影像学方面无论良恶性均表现为黏膜下、浆膜下或腔内的境界清 楚的团块,良性肿瘤偶见钙化,增强扫描为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可见坏死、囊变形成的多灶性低密度区,与管腔相通后可出现碘水和(或)气体充填影, 增强扫描常表现为肿瘤周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CT检查也作为观察疗效和术后随访的手段。,MRI检测 通常,MRI并不提供原发性 GIST的内部结构特征。关于GIST的MRI信号表现复杂。良性实体瘤T1加权像的信号与肌肉相似,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这与周围组织分 界清晰。恶性者,无论T1WI或T2WI信号表现均不一致,这主要是因瘤体内坏死、囊变和出血。可

15、以是T1WI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不均匀等高混杂信 号或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MRI可提供更佳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和直接多平面影像,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对在肛门直肠部GIST的检测较为重要。 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 GIST 的血管造影表现不完全相同,良性者肿瘤染色呈类圆形或圆形,边界锐利,供血动脉稍增粗,肿瘤周围血管呈抱球状。恶性者的供血动脉明显增粗,血管增多、紊 乱、中断,部分血管边缘模糊,整个肿瘤呈乱发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肿瘤中心造影池明显,有时见血管减少或空白,这主要是由于肿瘤中央坏死液化所致。,PET检测 PET 检测是运用一种近似葡萄糖的造影剂PDF,可观测到肿瘤的功能活动,从而可分辩良

16、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活动性肿瘤组织还是坏死组织;复发肿瘤还是瘢痕组 织。其对小肠肿瘤的敏感性较高,多用于观测药物治疗的效果。PET在观察STI571治疗GIST的早期反应方面由于CT检查。同CT检查比较,PET在 应用STI571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判断肿瘤的治疗反应检查率为85,100和100,而CT分别是44,60和57。PET可提 高对治疗反应的判断率,并为这种新药的临床随访和治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GIST最终仍有赖于CD117 染色的确诊。CD117阴性细胞见于腹部软组织,包括消化道管壁的肥大细胞,肠系膜神经丛周围Cajal细胞和部分肌层组织中。GIST的CD117阳性 特点是普遍的高表达,一般为胞质染色为主,可显示斑点样的“高尔基体”形式,类上皮GIST有膜染色,其他许多GIST则有核旁染色,梭型细胞肿瘤则有整 个胞质染色。有研究发现一些胃类上皮样GIST CD117为不均匀或弱阳性。故目前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