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802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新生儿硬肿症104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 方法 对我科XX年9月XX年3月住院的104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 。结果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或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 治疗 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临床症候群,由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

2、以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嗜睡、拒乳等症状,以早产、窒息、感染新生儿为常见,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现就我科XX年9月XX年3月住院的104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新生儿硬肿症中早产儿81例,占%,低出生体重儿34例,占%,极低出生体重儿2例%。新生儿窒息21例,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肺炎1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2例,败血症2例,先天畸形2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寒冷季节发病61例,占%,温热季节发病43例,占%。 1.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吸吮困难,病情加重出现低体温、

3、硬肿和多器官功能损害等。皮肤硬肿多先发生在小腿、大腿外侧,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下肢及腹部,渐蔓延至胸部及上肢。硬肿特点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104例中低体温87例,反应低下26例,拒乳69例,嗜睡29例。依据实用新生儿学进行分度1。其中轻度硬肿症82例,占%,中度硬肿症14例,占%,重度硬肿症8例,占%。 1.实验室检查 104例中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数109/L4例,占%,血培养阳性2例,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例,革兰阴性球菌1例。胸部X线检查,肺部呈炎性改变7例。经CT证实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血生化检查血钠130 mmol/L0例,血钾/L 10例,二氧化碳结合力

4、1mmol/L1例,血糖/L 12例。 1.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我们采用快速复温法将患儿送入预热至 以上的暖箱中,每小时升高1 箱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配合加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做好生命体征监护,详细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及环境温度;供给足够热卡,静脉高营养,检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抗感染、补液、抗休克、改善微循环, 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给予肢体局部按摩;治疗原发病。 结果 本组104例经以上综合治疗治愈71例,占%;放弃治疗12例,占%;死亡21例,病死率%。轻度硬肿82例,死亡5例;中度硬肿14例,死亡10例;重度硬肿8例

5、,死亡6例。死亡21例中死于肺出血12例,5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先天性心脏病。硬肿消退时间最短2天,最长18天。 讨论 随着围生期母婴保健工作的加强和新法复苏技术的普及,新生儿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单纯寒冷损伤现已少见,而继发于疾病的硬肿症亦大幅下降。早产、低体重、窒息和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2,3。 本组资料显示,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高达%、%。临床观察新生儿越不成熟,体重越小,发生硬肿的可能性越大。这是由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分布较多,更容易散热,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储备量少,产热作用受抑制,故易体温不升

6、,皮肤硬肿。硬肿症的发生与感染也关系密切。本组病例中有明显的感染疾病26例,占%。由于感染引起热量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微循环障碍,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促使体温下降,而寒冷刺激使机体易感染。两者互相 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可导致DIC、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无论是寒冷季节或温热季节,窒息均为新生儿硬肿症的重要因素。新生儿体温维持主要靠棕色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分解并氧化产热,此过程需要充分的氧供给。窒息的新生儿由于缺氧,而严重感染的新生儿也由于缺氧、酸中毒、休克等,脂肪产热过程受到抑制,易出现体温不升。低氧血症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使肺血循环障碍,脑血管收缩,减少肺部氧的吸入,又加重低氧血症,

7、诱发硬肿症的发生。新生儿的窒息常常导致低氧血症。 本组中颅内出血4例,败血症2例,先天畸形2例,这些情况下硬肿症发生轻重以及预后与原发疾病均有关系,一般来说原有疾病严重,发生硬肿的严重程度亦越重,预后越差,对于后边的过程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复杂。既往资料显示,寒冷是硬肿症的主要原因。但近年资料显示,寒冷已不是硬肿症的主要原因24,而早产、低体重、窒息或感染、酸中毒均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结果也显示,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均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比国内多,但罕有并发硬肿症的,说明有这些因素的新生儿,是可以通过医疗技术的提高

8、来有效预防硬肿症的发生,同时说明国内新生儿保健及医疗水平仍有差距。因此,加强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 治疗 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保暖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对可能发生窒息的高危儿做好充分的复苏准备,提高插管技术,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率,对早产及低体重儿注意保暖及热能的供给,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是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 参考 文献 】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806-810. 王玲玲,张宁,刘红,等.新生儿硬肿危险因素 分析 .新生儿科杂志,XX,17:247.高岭,王金华,朱阿瑾,等.新生儿硬肿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 研究 .中原医刊,XX,31:13.庞随军,高春燕.224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分析.延安大学学报,1999,18:112.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