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9200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能力训练(三)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古罗马普鲁塔克的名言:“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A.崇德尚群B.济世爱民C.诚实守信D.礼法并施2.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宰相失去了议定军国大事的权力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3.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

2、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乾隆苏州府志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C.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4.1901年3月,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这反映了清政府()A.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B.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吸取了义和团事件的教训D.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5.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

3、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6.195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

4、源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7.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这一做法()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8.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每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传播无神论思想9.“国政一公之臣民,

5、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立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辩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A.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赞赏D.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10.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和体系化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D.美苏

6、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11.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12.“他最终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将国家从持续70年的停滞和压迫中解救出来”,“他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以上评语是美国总统里根等各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位历史人物是()A.罗斯福B.丘吉尔C.撒切尔夫人D.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

7、2分,共52分)13.“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

8、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7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8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8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

9、关,然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

10、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1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8分)答案与解析综合能力训练(三)1.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孔子重视民意,主张用道德来教化人民,用礼节来感化他们。

11、普鲁塔克的名言说明人生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因此,两人的思想共同点都在于强调道德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排除。2.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书门下的职权,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的相关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部、户部等行政权力,故B项正确。宰相仍掌握着行政权力,并未失去议定军国大事的权力,C项错误。尚书省的有关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错误。3.B解析: 材料中“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这有利于

12、促进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促进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故选B项,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4.B解析: 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清政府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故B项正确;义和团事件属于农民起义,不属于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故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让农民游击战争配合城市革命斗争,反映了城市中心论,故B项正确,A、C

13、、D三项错误。6.D解析: A项明显与时间限定“1956年”不符,故排除;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既实行计划经济,又强调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利于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过多过死的弊端,是对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陈云的观点是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构想,并不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故B项不正确;陈云的观点不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故C项不正确。7.D解析: 深圳市建立土地市场,将土地的使用权在市场上出让,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归国家,并没有改变其公有制形式,故A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

14、立,计划经济体制才退出了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土地管理领域,并不能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故C项错误;深圳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对土地资源进行市场配置,表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故D项正确。8.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材料意思是马丁路德认为真心悔改的人是不需要购买赎罪票的,天主教会发行赎罪票是与基督教教义不符的,所以其直接目的是反对天主教会发行赎罪票,号召人们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故选C项。9.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可知该国保留了君主制,据此可排除A、B两项;根据信息“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

15、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可知该国实现了对政府的有效制约,这体现了健全的民主特征,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10.A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1945年的和平”,这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故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德、日、意的发展不具有全球意义,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不符合“目光远大”的要求,故D项错误。11.A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法国提出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得到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支持,却遭到了英国的反对,最终法、德、意等六国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