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5857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纳米材料是谁创造的1、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按形状,纳米材料可以分为:原子团簇、纳米颗粒和粉体、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纳米薄膜、介孔等。纳米科技: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技的主要研究内容创造和制备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制备各种纳米器件和装置、探测和分析纳米区域的性质和现象。纳米电

2、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纳米计量学2、吸收光谱蓝移的原因:量子尺寸效应:即颗粒尺寸下降导致能隙变宽,从而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Ball等的普适性解释是:已被电子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HOMO)与未被电子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随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增大,从而导致蓝移现象。这种解释对半导体和绝缘体均适用。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对纳米氧化物和氮化物小粒子研究表明第一邻近和第二邻近的距离变短,键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光吸收带移向了高波数。3、纳米印刷摒弃了传统感光成像思路,无需暗箱操作而且制版流程简单,不仅消除了环境的

3、污染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使图文质量大幅提高。该技术吸纳了纳米技术、精细加工技术、接触印刷技术、界面科学及新材料等众多科学技术之精华,并深入研究才开发出来的。所谓纳米图像印刷技术,说到底是一种新型的压印转印技术,它将被广泛用于纳米凹凸图形的加工制作。纳米图像印刷技术就是将具有纳米凹凸图像的模具作“印版”,用预先涂有聚合物涂层的硅片或玻璃片等作基板,在相应的设备和器具配合下,通过精确压印并定型以后,再把模具与基板分离开来。这时,人们会发现,存在于模具表面的纳米凹凸图像便准确无误地被转印到基板表面的聚合物膜上了。这个被转印出的图像与模具表面的凹凸图形大小相等,深浅一致。但形状正好相反,即前者的凸

4、起处恰是后者凹下去的地方,反之亦然。我们把这种利用印刷压模的原理转印出具有纳米凹凸图形的技术,叫做纳米图像印刷技术。4、电子显微镜。倍下1cm实际长度是10m。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纳米级颗粒,英国和新加坡研究人员制造出能够观测50纳米大小物体的光学显微镜,这是迄今观测能力最强的光学显微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5、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电子显微技术,包括SEM,TEM透射电镜观察法,STM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法,AF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法衍射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谢乐公式),XRD物相定性、定量分析谱学技术,包括激光粒度分析法,比表面积法。6、金属

5、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一般是连续的,但当离、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纳米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粒中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的能级间隙变宽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7、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urDeposition,CVD)法主要是利用含有薄膜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气相化合物或单质在衬底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薄膜的方法。其薄膜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气体扩散、反应气体在衬底表面的吸附、表面反应、成核和生长以及气体解吸、扩散挥发等步骤。纳米知识介绍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

6、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纳米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10-9米,即1米的十亿分之一,单位符号为nm。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形态进行精确的观测、识别和控制的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即在召开“Nano1”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各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手段,合成纳米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的特殊性

7、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于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第二阶段(1990年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设计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纳米复合薄膜(0-2复合)。第三阶段(从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研究。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纳米丝、管等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的研究。纳米材料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就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和宏观材料迥然不同,它具有奇特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性质。图1纳米颗粒材料SEM图一、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由于纳米材

8、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1、力学性质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

9、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2、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

10、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3、电学性质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XX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4、磁学性质当代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超过/cm2,在这情况下,感应法读出磁头和普通坡莫合金

11、磁电阻磁头的磁致电阻效应为3%,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目前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可将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cm2。同时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结构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新体系。

12、它不仅具有纳米物质单元的性能,还存在由结构组合而产生的新的特性。Gleiter认为纳米材料是其晶粒中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无序界面成分的组合,纳米材料具有大量界面,晶界原子达15%一50%。可以利用TEM、X射线、中子衍射和一些其它方法来表征纳米材料及其结构。对于纳米材料晶界的结构有三种不同的理论:3Gleiter的完全无序说。这种假说认为纳米晶粒间界具有较为开放的结构,原子排列具有随机性,原子间距较大,原子密度低,既无长程有序,又无短程有序。Seagel的有序说。4有序说认为晶粒间界处含有短程有序的结构单元,晶粒间界处原子保持一定的有序度,通过阶梯式移动实现局部能量的最低状态;叶恒强、吴希俊的

13、有序无序说。5该理论认为纳米材料晶界结构受晶粒取向和外场作用等一些因素的限制,在有序和无序之间变化。二、纳米材料的主要应用借助于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质,科学家们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性的突破,这同时也促进了纳米材料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化。1、特殊性能材料的生产材料科学领域无疑会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高熔点材料的烧结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即体积效应)使得其在低温下烧结就可获得质地优异的烧结体(如SiC、WC、BC等),且不用添加剂仍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烧结温度低、流动性大、渗透力强、烧结收缩大等烧结特性,所以它又可作为烧结过程的活化剂使用,以加快烧结过程、缩短烧结时间、

14、降低烧结温度。例如普通钨粉需在3000高温时烧结,而当掺入%的纳米镍粉后,烧结成形温度可降低到12001311。复合材料的烧结由于不同材料的熔点和相变温度各不相同,所以把它们烧结成复合材料是比较困难的。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不仅使其熔点降低,且相变温度也降低了,从而在低温下就能进行固相反应,得到烧结性能好的复合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通常的陶瓷是借助于高温高压使各种颗粒融合在一起制成的。由于纳米材料粒径非常小、熔点低、相变温度低,故在低温低压下就可用它们作原料生产出质地致密、性能优异的纳米陶瓷。纳米陶瓷具有塑性强、硬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的性能,它还具有高磁化率、高矫顽力、低饱和

15、磁矩、低磁耗以及光吸收效应,这些都将成为材料开拓应用的一个崭新领域,并将会对高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产生重要作2、生物医学中的纳米技术应用从蛋白质、DNA、RNA到病毒,都在1-100nm的尺度范围,从而纳米结构也是生命现象中基本的东西。细胞中的细胞器和其它的结构单元都是执行某种功能的“纳米机械”,细胞就象一个个“纳米车间”,植物中的光合作用等都是“纳米工厂”的典型例子。遗传基因序列的自组装排列做到了原子级的结构精确,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等都是纳米科技的完美典范。生物合成和生物过程已成为启发和制造新的纳米结构的源泉,研究人员正效法生物特性来实现技术上的纳米级控制和操纵。纳米微粒的尺寸常常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血球还要小,这就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已得到较好应用的实例有:利用纳米SiO2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技术,纳米微粒,特别是纳米金(Au)粒子的细胞内部染色,表面包覆磁性纳米微粒的新型药物或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正在研制的生物芯片包括细胞芯片、蛋白质芯片(生物分子芯片)和基因芯片(即DNA芯片)等,都具有集成、并行和快速检测的优点,已成为纳米生物工程的前沿科技。将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和人类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