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4146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课件(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南大学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研制,2,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3,4,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选择过程,6,(1)客观条件,7,原国务院总理朱,2002年3月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布署中国经济结构调整,8,(2)主观条件,9,第一,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0,11,在论十大关系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

2、1)毛泽东同志的探索,12,13,探索中所受到的制约,14,(3)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15,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6,17,18,19,视频,20,21,(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2,(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23,(3)1987年党的十三大,24,25,(4)1992年党的十四大,2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2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相关视频,视频,28,29,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30,31,三、社会主

3、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2,3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34,35,36,37,38,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的特征,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3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 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40,41,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2,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

4、立,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43,2、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过程,这里的根本问题是 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4,45,46,47,48,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49,50,51,4.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主体),非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主导),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境外资本部分,52,视频,53,二、

5、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54,55,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范围,56,57,58,(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59,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尿素装置“煤代油”技改工程新建装置,3、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要性,第一,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60,4、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6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62,63,5、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64,65,第一,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6、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意义,66,第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67,三、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68,69,70,71,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四川省珙

7、县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72,73,74,75,第三,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第四,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76,视频,77,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78,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79,(1)按劳分配的内涵,2、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80,(2)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81,(3)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82,(4)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83,视频,84,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第

8、一,它能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它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第三,它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85,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86,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87,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

9、配。,88,第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89,第二,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90,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9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怎样调整和

10、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的问题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92,什么是“先富”与“共富”?,(1)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93,“共富”政策的提出,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明确提出”共富”政策,94,改革开放以前,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基本实行“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政策。,95,9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

11、客观必然性。,97,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98,“先富”与“共富”政策的落脚点是实现 共同富裕,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轨迹(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99,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 基本指导原则:“两个大局”思想,100,(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101,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资料图片),102,防止两极分化,必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103,加强税收,104,105,106,107,108,总结: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0

12、9,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10,111,112,113,我国现有社会保 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14,我国目前社会保障 体系存在的问题,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115,116,117,中国新闻网,118,119,国家法定的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和商业保险相结合。,120,第四节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

13、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121,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株洲电力机车厂总装车间,12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中国高铁”即将开跑 10小时以内贯通京沪,123,“新”的 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124,125,126,127,(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28,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区

14、别,集约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129,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区别,集约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130,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核心,131,13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133,高新技术产业群,134,135,中联重科自发研制的 我国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136,137,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3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15、农村现状不容乐观,139,140,141,142,143,2、党的十六大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论断与举措,144,14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146,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147,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是农民素质的反映, 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展

16、现农村新貌的窗口, 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 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村容整洁,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148,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149,大学生应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你心目中的新农村又是怎样的?,150,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151,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152,2、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1)创新型国家的含义,153,154,(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