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中亚历山大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42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2中亚历山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材料2中亚历山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材料2中亚历山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材料2中亚历山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材料2中亚历山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2中亚历山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2中亚历山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2中亚历山大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和机读卡上。2第一卷客观题部分是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

2、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2、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3、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

3、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5、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B、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C、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D、使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臻于完善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汉的郡国并行制D、元朝的行省制7、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

4、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8、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9、下图所示的中央行政机构属于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

5、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罢丞相”的直接影响是A、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B、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C、内阁大学士取得批答奏章的票拟权D、明代政治日益黑暗1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13、“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右图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这

6、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的胜利16、如右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17、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中

7、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18、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上是互相配合的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正面战场的抗战,丢失了大片领土,不值得肯定A、B、C、D、19、有人说晚清政治极其腐败,大多名臣“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但下面人物有“外战内行”之称,梁启超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此人应该是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宗棠D、刘永福20、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

8、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A、B、C、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5分。21、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

9、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浓缩概括。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人民的英国史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从朕方面

10、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目界线。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人民的英国史材料四: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刊登出的一篇文章中,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护秩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4000万人的真正的基督徒。”然而,这位软弱、善良和高尚的“解放者”却命运多舛,屡遭暗算: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

11、对他的那次暗杀;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乘坐的返回首都的专列,但炸弹未爆;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他呼喊道:“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材料四指出“无耻之徒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亚历山大二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俄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12、、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实际上(转载于:写论文网:材料2中亚历山大)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日本早期火车岩仓使团出访欧洲9.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因素有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金政权的威胁政府入不敷出A.B.C.D.10.

13、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大地主的特权问题B政府财政收入问题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1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12.以下选项中,对宋神宗时王安石的变法,评价较为中肯的是A稍有成效,未动根本B国势大振,联金灭辽C外患入侵,靖康之变D国势日衰,一蹶不振13.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

14、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14.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B.C.D.15.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指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16.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圣经被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新教各派都不承认教皇的权威,神权与政权的相互关系得到改变,教权不能超越于王权之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民族意识增强使人们得到了自由思想的权利,打开了自由思想的大门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