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9611613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导读学习准备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正常机体通过 ,使各个 、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状态, 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 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的调节。(2)美国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

2、统 、 而实现的。(3)免疫系统曾一直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 作用:它能 并 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4)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 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 和血液中的在 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 、 等因素的影

3、响。只有这些因素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由此可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破疑解难一、内环境与稳态 (1) 稳态的概念 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但内环境却能维持相节的稳定。这种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 770kPa(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80120mgdL等,而不是

4、某一恒定值。(2)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02、H+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在整个机体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正是两者的相互配合,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如当血液中C02过高时C0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的C02,实现内环境中02与C02含量的相对稳定。免疫系统不仅是

5、机体的防御系统,而且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02等会使机体中毒。内环境稳态失调时,机体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二、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图解 1 内环境与四大系统在气体

6、交换中的作用 (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呼吸的全过程如下图: 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 外界 呼吸道 肺泡 肺部的 血液 组织处的 组织氧的空气 毛细血管 循环 毛细血管 细胞利用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 气体在血液 组织里的 气体交换 中的运输 气体交换 外呼吸 内呼吸2 内环境与四大系统在营养物质交换中的作用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

7、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 三、关于动物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是动物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它泛指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动物体内组织细胞直接浸润在细胞液中,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以使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性质(诸如温度、PH值、各种化合物含量等)维持的相对性状的稳定状态就是稳态。(1)从新陈代谢角度看,代谢是细胞和生物体各种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总和,这些变化必然会导致内环境

8、中各种理化因子如PH值、温度、渗透压和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等处于变化当中,但是这种变动又不能超出一定范围,否则会导致代谢障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2)从生命活动调节角度看,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途径: 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例如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泌尿系统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呼吸系统保障了细胞充足的O2来源并且及时排出C02等等。 神经-体液调节,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O2,实现 内环境中O2与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缓冲系统的作用,如血液中H2CO3/NaHCO3、NaH2PO4/Na

9、2HPO4等缓冲物质起到了维持血液PH稳定的作用。(3)从酶的作用条件看,代谢是细胞酶促反应的总和,酶必须在适宜条件下才能发挥正常的催化作用,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值等,因此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经典例题 例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如果内环境不能维持稳态,生命活动必然受影响。答案:C 解析:(1)

10、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4)可用简明短语表术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实践探究一、选择题 1. 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2.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

11、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3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1左右的器官是 A大肠 B胃 C肝脏 D.骨骼肌 4“春捂秋冻”的意思是 A秋冻能使身体健康 B捂是要适应冷的环境 C.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D.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冻能力5.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

12、到严重影响二、非选择题6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 。 (2)健康人血浆pH的范围是 。 A89之间 B78之间 C910之间 D等于7 (3)血管B内血浆的PH (填“” “=”或“”)血管D内血浆的pH,其原因是(用反应式说明) (4)肺气肿病患者在肺部换气不足时,会引起酸中毒,其原因是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 1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A.消化道内的食物尚未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 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调节的中枢都在大脑3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免疫系统 A B C. D4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