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280865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功率因数电源(b改进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功率因数电源 PFC,XX、XXX、XXX 武汉纺织大学创新实验室 2011年7月,、题目设计要求 (详细设计参考请参见1838面),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台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环节(PFC)的整流电源,要求输出直流电压Uo为36V,最大负载电流为2A,负载为电阻性负载,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当电压U2为(1519)V,负载电流IO为(0.52)A时,要求输出电压UO稳定在36V,其误差的绝对值小于5% 。 (2)变压器副边电流I2的波形应为正弦波,失真度小于5% 。 (3)电路功率因数大于0.95(在变压器副边测量)。 (4)输出电路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输出电

2、流Io达2.5A时自动保护)。,2、发挥部分 (1)设计制作检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测量电路,其测量误差绝对值小于2% 。 (2)当U2电压为18V,负载电流为(0.52)A时,能对输出电压UO在(3036)V范围内设定,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小于2% 。 (3)设计制作功率因数测量电路,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小于2% 。 (4)其他。,三、说明 1、至少使用2片TI芯片,推荐采用TI公司PFC控制芯片UCC28019。 2、功率因数说明:在假设变压器副边电压U2为标准正弦波条件下,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U2、I2分别为变压器副边的电压、电流有效值,I21为I2中的基波分量, 1为U2和I21

3、之间的相位差。考虑到本题电路的特点,为计算简单,可以用U2、I2之间相位差 的余弦 cos 作为功率因数。 3、在隔离变压器前用自耦变压器调整输入电压,用滑线变阻器模拟负载。 4、为测试方便,在制作电路时,留出U2、I2、UO、IO的测试点。 5、调试时,要防止输出端开路或短路。 6、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用附件给出。,、高功率因数电源产生的背景,传统的AC-DC变换由交流电网经整流电路采用电容滤波获得直流电压,这种变换电路主要缺点有: (a)、输入交流电压是正弦波,但输入的交流电流是脉冲电流,波形严重畸变,

4、干扰电网电压,产生向四周辐射和沿导线传播的电磁干扰; (b)、为了得到可调的直流电压,采用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但脉动很大,需要很大的滤波器才能得到平稳的直流电压。 此外交流电流中含有大量的谐波电流,使电网中电流波形严重畸变,电源的输入功率因数低,利用效率下降。,、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1)、附加无源滤波器。 在整流器和滤波电容之间接入一个滤波电感Lz,增加输入端交流电流的导电宽度,减缓电流冲击,减小波形畸变,从而减小电流的谐波成分。,(2)、有源PFC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简称APFC,主要控制输入电流呈正弦波变化,且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尽可能接近为0,即功率因数接近为1。按照输入电流的控制,有

5、源功率因数校正有以下几种方法: (a)平均电流型:工作频率固定,输入电流连续(CCM),该控制方式的优点有: (1)恒频控制。(2)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状态,开关管电流有效值小、EMI滤波器体积小。(3)能抑制开关噪声。(4)输入电流波形失真小。 (b)滞后电流型:工作频率可变,电流达到滞后带内发生功率开关通与断操作,使输入电流上升、下降。电流波形平均值取决于电感输入电流。 (c)峰值电流型:工作频率变化,电流不连续(DCM)。 (d)电压控制型:工作频率固定,电流不连续。,、方案选取,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一般最高只能达到0.9的功率因数,无法满足题目基本部分0.95的功率因数的要求,故我们选择

6、有源PFC 。 有源PFC 集成控制芯片有很多种,比如像UC3854、UC3855、UCC28019.由于UCC28019外围电路简单,调试方便,方案已经相当成熟,故我们采用该方案。,、电路参数设计,UCC28019控制电路原理图,Boost主电路原理图,1.主回路器件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主电路采用Boost主电路结构; 交流220V输入,经过EMI滤波,隔离变压器选择250W、18V输出的隔离变压器; R1和R4电阻分压检测交流输入电压U2, Rs2取样电阻检测输入电流I20,阻值取0.1欧,输入电流接近7A; 整流桥采用15A金属封装的整流桥; R2和R5电阻分压检测整流桥的输出电压; R

7、s3取样电阻检测电感中的流过的电流,阻值取0.04欧; R3和R6分压检测输出电压; RL1为电阻可变负载; Rs1取样电阻检测输出电流,阻值取0.05欧。,开关管要求工作在65KHz,在系统中取IRFP460,最大反向电压可到500V,最大电流20A,导通电阻小,开关管上升时间为120ns.可满足题目要求。 D1二极管主要的功能是使系统快速启动,系统中采用FR307,快恢复二极管D2取1个MUR3060双管并联使用,需要加散热装置 。,2.PFC控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PFC控制电路采用TI公司的专用PFC芯片UCC28019,作为整个校正系统的控制器。UCC28019为持续传导模式的PF

8、C控制器,锯齿波振荡频率为65K,输出方波最高占空比为97%,内带5V的电压基准,推挽式输出的驱动电压可达12.5V,电流达1.5A。具有电源输入软启动保护,以及反馈电压欠压,过压锁存,和峰值电流限制,此外还设有电压,电流反馈补偿端。校正后的功率因数可达0.99以上,特别适用于BOOST 升压电路,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出功率大。FPC控制的电路设计如下图示: 图 PFC控制及主电路设计图 控制电路15V电压供电,图中R7和C7对输入电压值进行滤波,R7采用221欧的电阻,C7取1000pF,8是电流环的补偿电容,取值1200pF,C6输入电压采样后的滤波电容,取值0.68uF,C9,C10,R8

9、为电压环的补偿环节,R8取值33.2K,C10取值3.3uF,C9取值0.22uF。,整体电路具体参数如图中所示,、有待改进的方面:,1、输入交流电流波形毛刺很严重,如图所示:,2、输出负载电流Io无法上到2A 我们是使用上届学长订做的由多股线绕制的500uH的电感,负载电流Io达到1.7A时,电感发声就很严重,此时主电路工作不正常,输入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的失真很严重。如图所示:,这很有可能是电感电流上不去,电感的额定电流太小了。如果减小流过电感的电流,或是增大电感的额定电流值,问题也许就得到解决。,3、接线不规范,使用杜邦线太多,造成系统不稳定因素很多,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电磁干扰,在以后设计

10、电路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规划好各模块电路,尽量方便接线、减少接线,避免引入不必要的电磁干扰。,4、理论知识不足,这个也是目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在特别突出,这几次做的题目,我们几乎都是参考学长给的电路图,连电路的参数也是选择的一样的。但是如果说让我们把BUCK、BOOST、PFC控制的原理、思想方法讲清楚,恐怕很难。这就存在一个理论空洞。,我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观点:芯片选取、实际采用的方法是会不断改变或是升级的,但是有些设计的基本思想、基础的理论、基本理念是不会改变的。基础扎实,才会不断有所创新。以后做题,在加快进度的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11、、心得体会:,转入做电源的题目后,思维方式与以前做仪器仪表时有很大的不同,电源的题目,主体电路一般就是固定的,我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但是它的参数(主要包括滤波电感L、输出电容C,输出反馈电阻网络Rf)需要精心计算,每一步设计都要有理有据。特别是在调试电路的时候,思路一定要清晰,否则就很容易忽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a) 变压器副边的地与Boost主电路的地就不能共在一起。变压器副边的地为浮地,流经其电流的方向是变化的,而Boost主电路的地,流经其电流的方向是固定的。,上面的这个电路,由于共地问题,我们就不能用一个示波器既测输入交流电压(或交流电流)的波形,同时又测量输出直

12、流电压(或者G极驱动PWM)的波形。因为示波器两路通道的地在内部已经是连在一起的。 而且在做测量电路的时候,如果不做任何处理,测电压、电流电路与测功率因数角的电路需要两个电源分别供电,数据处理需用两个单片机,或者将测量功率因数角的电路经光耦合隔离电路后再测量,这样就只需一个单片机。还可以采用差分输入运放,这样也可以解决浮地的问题。,(b)PI调节典型应用电路:,R1这个电阻在电路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们应用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输出电压经分压电阻分压后再经电压跟随,我们想的是与前级电路隔离,但却不知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为零,PI调节缺少P这一项,导致输出电压一直上升,工作不正常,有可能超过

13、输出滤波电容的耐压值。,(c)加法器电路:,这个电路能够实现Vfb=Vf+VDA吗?,比较这个电路与刚才的加法电路,它们有什么区别?从VDD的值和万用表的仿真数据,我们已经得到答案!你看出来了吗?,(d)INA128低端采样电流的问题,注意INA128一定是在低端采样的。否则内部过压保护,输出就不正常。这个在负载滑动变阻器两端接线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当时我们用INA128采得的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形如图: 我想可能就是因为INA128内部过压保护作用或是输入共模电压受限造成的。如果换成差分输入运放,也许可以采样到正弦电压波形。 转换后的直流输出电压经一级低通滤波,可以减少尖峰电流,这样使得测量值更接近仪表读数。,、附录:,一、各测量与控制模块原理图 1、(电压、电流)相位测量电路,1.1、(电压、电流)相位测量电路(方案二),2、继电器过流保护执行电路,3、过电流检测与放大电路,实际上这个电路还可以完成输出直流电流的检测,但是AD的测量范围可能要受3V稳压二极管的限制。OP07跟随之后一路送LM311比较,一路经RC低通滤波送AD完成电流采样。 RC低通滤波是滤掉转换后电流波形中的尖峰和毛刺的。这样MCU数据处理可能会更精确一些。,4、反馈电压加法电路,5、UCC28019主控电路,6、系统实物图,报告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