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_10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756536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体会_106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读书心得体会_106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读书心得体会_106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读书心得体会_106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读书心得体会_106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体会_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体会_106(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 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 条建议这文书深刻的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 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 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 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注意是学习的门户” 。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 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 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认知过程,而 是伴随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一种属性。它分为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学

2、前儿童是以无意注 意占优势。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对于训练幼儿在日常 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力和 自控力都有很大意义。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论在家 庭,还是在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都不可能顺利进行, 如上课“走神” , “开小差”等等。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 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 第一、 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 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 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 力。如给幼儿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予幼儿 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书成堆,容易 使他们养

3、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 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 他们继续学 习,保持注意力。 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 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 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 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 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 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 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 是培养孩子注意力 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人们获得 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

4、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 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 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 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 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丹阳市云阳幼儿园 葛飞 曾细细地读过郑杰老师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文 中细致而理性地告诉我们: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 教育思想中的瑰宝,我们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 子。那么作为第一线教师的我们又是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的 好老师呢? 众所周知,孩子是百花园中的小花,而我们就是精心 培育每一朵小花的园丁。可事实

5、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这是一个大众话的问题。专家们认为有爱心责任心的老师 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爱去照顾关心孩子。可有 些家长认为能照顾他们吃饱,睡好的才是好老师。而社会 上有些人又认为和蔼可亲,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且 长得好看的老师好。正因为这些殷切的话语对我们表达了 种种希望,所以我们自身也在进行着反思。 然而,却很少有人关心我们的孩子,他们究竟想要什 么样的老师呢,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 对此我就问过我们班的小朋友,比如说有的小朋友觉得跟 我们玩的老师好,有的说跟我扪交流的老师好,有的说教 我画画的老师好,还有的小朋友说帮我梳头的老师好,不 过这是个男小朋友说

6、的,诸如此类的话还很多。他们的回 答让我刚开始觉得是很幼稚很好笑的,原来他们认为的好 老师竟如此简单。可是事后我想想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 比如我们班的张鑫小朋友认为叫他做事的老师好,他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平时我们喜欢叫一些能干的小朋 友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忽略了一些平时腼腆的 小朋友,因为他们的不主动让我们觉得他们好像做不了这 些事,由此可见她们也很想帮我们做些事,而作为老师的 我们却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多多了解孩子的心里所想的。 我们班景珉小朋友认为跟他们一起玩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其实想想也是这样,因为我们可以给他们出主意,组织游 戏,使他们玩得更快乐更精彩。我们对游戏的指导有助于

7、 提高他们的 游戏水平,当我们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时,可以跟 他们一起商量规则,尊重他们的意愿还能灵活把握时机给 予指导,并能与他们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还有一次我们班马洋小朋友跑过来跟我说葛老师你最 好,我就问他,我哪好啊,他笑嘻嘻的跟我说,因为你经 常给我梳头。我对他笑了笑,他是个男孩,有的时候我到 座位上给女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我会顺便给旁边的男小朋友 也梳理一下,其实这一举动很简单。但是,这让他们感觉 到老师同样也是关爱他们的,因为老师也帮他们梳头了。 有时在快下班的时候,我觉得没事就坐在一旁跟小朋 友聊天,可是有一个叫周颖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平时 不爱说话,所以我就主动坐到她面前,问她

8、最喜欢跟哪个 小朋友玩,滑滑梯跟荡秋千最喜欢玩哪个,家里面有谁等 等,看得出她聊的很开心!最后我又顺便问了句,你最喜 欢什么样的老师啊,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她笑着说最 喜欢跟自己聊天的老师。她的这句话让我回味了很长时间, 其实他们说的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们能满足 孩子内心的需要,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尊重他们的思想, 分享他们的心情,正如郑杰老师所说:“祝愿我们的老师 都成为唯一的,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作者讲了他怎样研究学困生的成因,怎样帮助这些学 困生启智,处处表现出对学生非凡的爱护。 感想: 人们把教师

9、比作辛勤的园丁,用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 朵。作为数学教师,反思以前“枯燥”“单调”“抽 象”的数学课堂,曾经有太多的无奈:当我们把“精心设 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期望达到“行云流水”的 效果时,学困生偏偏“节外生枝” ;当我们在讲台前“慷慨 陈词”时,学困生却正襟危坐一脸默然?我们每天总要面 对一批另人头疼的学困生,他们就像迟开的花朵。我们应 该这样做: 一、课前多交流 多与学困生交流,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没有好的家庭环境;有的天性贪玩,没有好的自我约 束力;有的天赋高,自卑感较强;有的学生上述几项兼而 有之。当他们的行为出现偏差

10、时,教师要冷静对待,深入 细致到同其谈心,进行勾通,要就事论事,帮其客观分析 其行为给自己的成长他人的学习带来的影响,要“动之 以情,晓之以理” ,利用他们内心的矛盾(想上进又难以自 控)去约束自己,在此基础上再发掘他们品德上的“闪光 点” ,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果不顾学生的人格尊严 和所犯错误的性质,摆家长作风,动辄训斥没触及“痛” 处,却勾起“痒”处,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也就在所难免, 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堂多赏识 1、能表扬则表扬,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是否努力,兴趣起很大作用。 兴趣浓厚了,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

11、求 知欲望。在课堂上学困生往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得不 着边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轻易地扼杀学生的思维, 只能因势利导使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最佳思维方法,而不 是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断然否定。 2、给学困生自由展现的舞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 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为学困生主动学习的情和境,让 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例如讲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 道练习题:如图:用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的轴对称 图案有哪些? 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这样的正方形,在课堂上把 自己拼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不许重复。好多学困生的拼 法很独特,能自觉的展示。望着自己的作品被欣赏,他们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我还因

12、人而异的给学困生布置作业。先布置他 们想做的,取消“怕”做作业的念头;渐渐布置他们会做 的,该掉“抄”作业的习惯;最后鼓励他们试着增加作业 的难度,以提高数学成绩。 3 与优良生平等交流,让学困生体会到人格的平等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我按成 绩和性格把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小 组内进行分工,做优良生的思想工作,多亲近关心团 结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感觉到人格的平等。 “三人行必 有我师” ,学困生也有闪光点。 例如从“三个方向”看一章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数字代表此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分别画出 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有

13、感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受益非浅,心灵深受震 撼,而更多的是后悔迟读了这本书。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 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又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 之旅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 “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 实践家。 ”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 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 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 佩,觉得自己几年的书教得那么的失败。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 谈谈对后 进生的工作 、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因为这是我迫切 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

14、助很大,主要是 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 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 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 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 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 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 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 ,对现在很流行的一 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 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那 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 的。

15、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 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 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 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 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 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 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 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 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 ,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 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 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 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

16、术学校,后来成 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 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 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 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 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 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 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 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 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 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 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 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 都要写教育日记, “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 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 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 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 文章,一本书后,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