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690299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选修 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人类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条件。阅读内容:“两次巴尔干战争”基础知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动荡不安的世界、20 世纪初的世界,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之中,成为一个整体。2、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阶段过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

2、国,赶上和超过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1)矛盾:法国在战争中失败,失去了欧洲大陆的地位。国深怕法国复仇,试图压制国。国被法国视为最大的敌人。(2)矛盾:英国一贯奉行维持欧洲大陆的政策,不愿看到国过分强大。加上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两国矛盾逐步激化。(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的争夺上。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三国同盟集团的形成1879 年,德首先缔结“同盟条约” ,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反性质。德国利用意大利同国的矛盾,把他拉入同盟。年,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国是核心。(2)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1892 年,法国

3、和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的局面。随着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 1904 年和年,与、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欧洲最终形成。(三) “巴尔干火药桶”、复杂的巴尔干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帝国统治之下,民族矛盾复杂。20 世纪初,国和投入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1908 年,奥匈帝国吞并了和两地,引发新的危机。2、萨拉热窝事件年 6 月 28 日,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二、大战的爆发及成为世界性战争、爆发:年 7 月 28 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相继投入战争。2、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20 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的局面。主要资本

4、主义国家争夺和的斗争空前激烈,它们之间的战争会影响到整个世界。20 世纪的迅速发展和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问题思考:、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有哪些?彼此形成有什么关系?3、巴尔干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的关系?5、你认为该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如果没有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同盟国由哪几个国家组成?核心国是哪个?协约国的核心国是哪个?7、

5、为什么到 20 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拓展延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根本原因)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具体原因)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2、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即“光荣孤立”政策)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这种政策

6、的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 。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国的霸权所统治,不愿意欧洲大陆出现强权,均势政策使英国的外交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主要原因:(1)国家利益: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争夺和掌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2)国家实力:英国于 17 世纪较早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

7、8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海上霸权;英国又是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 年,英国的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21%,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3)客观条件:同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权是分不开的。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德、俄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主要步骤:联合抗法联合败俄联合制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具体措施有:17 世纪18 世纪,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权,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击败法国,确立了世

8、界殖民霸权。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先后组织和领导七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目的是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19 世纪上半期,沙俄向欧洲扩张,成为欧洲大陆的强国,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大陆利益。为了争夺巴尔干,联合法国在 18531856 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打败沙俄。19 世纪后半期,普法矛盾激化,发生普法战争。后因法德矛盾发展为三国同盟与法俄军事协约集团对峙英国保持了“光荣的孤立” 。19 世纪末德国崛起,严重威胁英国在欧洲大陆和全球的利益,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英国先后调整了与法俄的关系,形成了三国协约与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峙。并在一战中联合法俄打败德国。

9、一战后,德国战败,在欧洲安全和赔款问题上,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在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并扶持德国提高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20 年代,法国一时势力弥漫于东欧一带。英国拒绝了法国的结盟建议。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在欧洲侵略扩张,英国为确保在欧洲的利益,采用了祸水东引的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绥靖政策。直到二战后的 1973 年,英国才放弃了均势政策,加入欧共体。3、你从一战爆发的原因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2)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3)要正确应用科技为人类造福(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基础训练、1871 年俾斯麦对当时欧

10、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2、一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A.B.c.D.3、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

11、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4、20 世纪初,英国在欧洲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打击俄国B.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c.与德国争夺殖民地D.与法国结盟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A.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争夺巴尔干地区6.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A.德奥同盟条约签订B.意大利加入同盟国c.法俄缔结军事协定D.英俄签订军事协约7、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B.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

12、利益不同c.英、德矛盾激化,各自寻求支持者D.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8、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B.c.D.9、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说法正确的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一战的爆发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BcD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

13、,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 年 7 月 1 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 1866 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 年 4 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1911 年 7 月 14 日泰晤士报请完成:(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4 分

14、)(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 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 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12 分)(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6 分)(4)通过以上材料,简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 (6 分)答案:、A2、B3、D4、B5、A6、c7、A8、D9、B0、 (1)和德国勾结,反对法俄的扩张。(2)德国不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 ,而要争霸世界。1866 年德国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政治地位“卑微” 。此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所以扩张野心增强。(3)由反对法国转向支持法国。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勾结法

15、国反对扩张野心越来越大的德国。(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勾结又斗争,错综复杂,其不稳定性是由其力量消长和各自的利益决定的。第 2 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考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基础知识一、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国北部和边境。军队对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军对德奥军队。南线:地区。军队对奥匈军队。主要战线是和。2、 “施里芬计划”(1)内容:德国先在西线集中兵力打败,同时在东线牵制。西线胜利后将主力东调,打垮。(2)实施:1914 年 8 月,德军攻入国。9 月,双方在地区展开大

16、战,结果是德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是本次大战中的,它宣告了德军“”战略的破产。1914 年年底,西线进入阶段。在东线,军在 1914 年 8 月攻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军在同时作战。双方形成局面。东线两线转入了。二、 “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地狱”、1915 年,德、奥把进攻重点放在线,想一举击溃。但是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2、交战双方都把年看成是关键性一年。战争重新回到线。凡尔登战役:年 2 月。德军出动了和飞艇,使用了。法军在总司令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收复大部分失地。德国的计划宣告失败。这是大战中的一战。索姆河战役:年 6 月。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这次战役是一战中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战。但双方仍未决出胜负。日德兰海战:这是一次大战期间的的一次海战,海军虽然损失大于德国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