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61340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核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一,是强化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 信息管理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的输入、存 储、检索、处理综合分析及输出的信息系统。本文作者在地籍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主要负 责宗地图形拓扑关系的建立和历史数据库的设计研究,所以本论文的重点也在这两方面。 本 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地籍办公的主要内容,然后重 点讨论地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特点和数据结构,设计了空间数据建立拓扑关系的方法。 系统阐述了点、线、面

2、三种几何物体的各自特点,确定点与线、线与线、点与多边形之间的 算法,提出了以结点为中心进行处理的方法,简化了多边形处理的过程,形成了独到的建立多 边形面拓扑的方法。 城镇地籍管理涉及土地划拨、产权变更等情况,必然导致土地的空间位 置、权属、用途等发生变化,这使得地籍数据的时效性、法律性比较强。所以本文提出了建 立历史数据库的思路和方法,以反应一个历史阶段宗地的动态变化过程,重点对历史数据的 管理和存储进行了探索。 目录目录:摘要2-3ABSTRACT3引言6-8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8-121.1 建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8-91.1.1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及功能81.1.2 建立地籍信息

3、管理系统的必要性8-91.2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状况9-101.2.1 国外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9-101.2.2 我国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101.3 论文研究内容10-12第二章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12-192.1 系统分析12-172.1.1 地籍调查12-132.1.2 土地登记13-152.1.3 分等定级估价15-162.1.4 土地统计16-172.2 系统建立的原则172.3 系统的总体结构17-182.4 系统的功能设计18-19第三章 地籍空间数据库的设计19-283.1 空间数据的范畴193.2 空间数据的特征19-213.3 地籍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

4、方式21-243.3.1 全部采用文件管理223.3.2 文件结合数据库管理22-233.3.3 采用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23-243.4 地籍空间数据的表达存储24-283.4.1 地籍空间数据的表达243.4.2 空间数据存储管理24-28第四章 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28-484.1 有关概念28-294.2 确定空间关系的一些基本算法29-344.3 拓扑关系的建立34-454.3.1 弧段处理34-374.3.2 弧段排序374.3.3 结点处理37-404.3.4 构建多边形40-454.4 宗地变更的具体实现45-484.4.1 合并宗地45-464.4.2 分割宗地46-474.4.

5、3 混合分并47-48第五章 时态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48-695.1 时间历史库与时空历史库485.2 时间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及模型分类48-525.3 非空间对象的时间数据库结构52-545.4 时空数据库模型54-565.4.1 时空变化的分类54-555.4.2 矢量时空数据库模型55-565.5 时态地籍 GIS 模型与实现56-665.5.1 历史库结构的设计56-585.5.2 地籍要素的变更与时变拓扑58-665.6 运行结果66-69结论69-70参考文献70-72发表文章目录72-73致谢73城镇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实现城镇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实现“金土工程”的全面实施,使

6、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土资源信息纳入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化监控与数据集成,为加强资源规划管理、合理调控资源总量和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提高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水平,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现势性和动态化管理,在全面完成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城镇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 开发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决策系统是势在必行的。 该系统能够涵盖土地管理的各项业务,具有数据采集、图形管理、属性管理、双向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并通过 Internet 向公众提供服务,实地籍是城镇土地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确保科学规范的管理城镇土地,必须掌握全面详实的

7、最新地籍资料。以前,限于技术水平等原因,地籍日常登记工作与变更调查没有很好结合,同时没有采用先进的方法来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导致大部分资料已无法利用,地籍调查试点成了一次性成果,资金投入也没有得到应有回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全面掌握城镇地籍的情况,对城镇地籍进行深入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确保地籍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现代化的地籍管理与决策。为此, 开展地籍调查工作并同步建立地籍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刻不容缓。 西安市下辖各区县的资料采用相同的数据标准, 所有数字化的成果尤其是图件按照 GIS 的要求进行了分层分类。 本文结合研究实践,编制了地籍管理信息系

8、统软件,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在土地管理业务中的应用。1 系统结构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微软的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客户端采用 Windows 2000Professional 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 Oracle8i,用来存储所有地籍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以及其他各类办公自动化的运行数据。系统采用 B/S 三层结构,服务器端采用 Microsoft11S5.0,客户端采用 IE5.0。GIS 系统采用 Intergraph 公司的 GeoMedia 系列软件, GeoMedia Professional 作为桌面 GIS系统用来进行数据的编辑处理、更新和管理,Geo

9、Media WebMap 作为 GIS 数据服务器,用来进行地籍数据的发布,以便在 IE 上进行浏览和查询、输出;Geo vec office 作为扫描矢量化系统用来进行建库的图形数据录入工作,Access 用来录入权属数据,以及一些小的地籍空间数据。其中 GeoMedia 系列软件均采用全组件结构,采用 VB、ASP 等工具进行二次开发。Netoffice 作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用来进行日常流程化业务办公的定义、维护和应用。整个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 l。2 数据库技术研究2.1 地籍数据库的存储、管理及访问模式在建立地籍数据库时,由于市土地管理局和各个区县土地局之间的业务管理关系的不同,应选

10、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和管理、访问模式。西安市土地管理局根据本市土地登记分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地籍管理部分选用了第一种模式,由市局来集中管理维护全市的地籍数据,其他各个区县采用联网方式来获取数据,如图 2所示。办公流程审批管理则应用第二种模式,将数据分布与集中管理相结合使用,如图 3 所示。2.2 地籍数据库结构按照数据库中保存的信息内容,我们将地籍数据库分为以下两类:地籍图形及权属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含的内容包括地籍空间数据、与该空间关联的权属包括地调数据、土地登记审批信息、他项权利信息等等内容。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数据库:本数据库主要为运行各类业务和行政办公自动化的数据库,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各类业务

11、流程,以及流程中所包含的各类业务数据。一旦某项业务运行完成,就可以作为档案以供将来查询。上面的两个数据库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需要经常进行下面的数据交换:在进行土地权属登记的流程化办公时,需要按照宗地号等关键字从地籍数据库中获取相关地籍信息,并导入到办公自动化数据库中供浏览查询。一旦某个地籍业务办公自动化流程流转完成,要将流程中的关于某个宗地的数据自动导入到地籍数据库中形成变更或新设定的权属数据。2.3 数据基本存储结构(1)空间数据分类存储结构整个空间数据分两个大类,一类是背景地形信息,一类是地籍信息。前者的分类采用国标1:5001:2000 分类编码规范,并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后者的编码规范采

12、用国土资源部的试用标准。由于 GeoMedia 将所有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每类要素采用一个表来存储,因此,对地形要素进行了综合,除常用且数据量较大的要素如房屋、高程点、等高线等采用独立要素表来存储之外,其他所有数据基本上归纳为点状 XX 要素、线状 XX 要素、面状 XX 要素和复合 XX 要素,注记基本上归纳为说明注记、 行政区注记和性质注记。 以下是基本的要素数据的分类说明以及存储要素表的对应结构。 同时为了能够和每类要素区分, 所有数据采用表都包含一个“编码”字段用来存储要素编码,以便区分。(2)权属数据存储结构权属数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宗地编码、面积、四至、用途、权属性质、分类,

13、存储在“宗地表”中;界址点属性,包括点号、坐标、类别存储在“界址点表”中。宗地界址点关系,存储在“宗地界址点关系表”中。“权利人表”,用来存储所有权利人的信息。“权利限制表”,用来存储因法院查封、银行申请等引起的权利限制情况。“他项权利表”,用来有他项权利的审核、审批以及他项权利类型、抵押(出租)人 lD、权利人 ID、他项权利的其他数据。2.4 地籍调查数据录入建库过程地籍图形及权属数据库的建库过程:地籍调查完成后,主要成果表现为图 5 中左边所示的四类成果,按照下面的流程,可以将图形和属性数据结合到一起后,全部保存在数据库中。其他数据可在变更过程中逐项进行变更;地籍图中的背景地形采用扫描矢

14、量化方法,进行矢量化后再转换成文本格式文件。在矢量化过程中要将所有的图形赋上正确的要素标志,以便入库;地籍调查信息通过专门的地籍调查录入软件来完成录入,首先由录入人员按街道录入到各个 Access 表中,经检查后待宗地图形入库后,按宗地号与宗地图形关联起来;宗地连线文件要通过 GeoMedia Professional 提供的控件编写入库程序,首先检查连线是否正确,然后通过入库程序入到临时数据库中进行测试,检查无误后再录入到最终的 oracle 数据库中。控制点成果,包括控制点编号、坐标以及展点数据,可通过 GeoMedia Professional 编写的程序录入到 Oracle 数据库中存

15、储。一旦土地登记、抵押程序办理完成,流程中相关宗地的数据要从流程中抽出来根据宗地号插入到地籍数据库中相应的权属表格中。3 技术总结与展望在西安市地籍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所掌握的 GIS 最新知识和技术,设计实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在难题上寻求突破, 研究开发出了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基于 Internet/Intranet 流程化、 无纸化的办公管理系统, 并实现与空间数据查询检索的无缝结合。其主要技术特点是:研究利用美国甲骨文公司的大型数据库 Oracle 提供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索引技术来存储图属一体化的地籍数据,并开发了扫描矢量化系统和属性录入系

16、统将数据录入到 Oracle 数据库中,实现了高效的数据检索管理;研究美国 Intergraph 公司 GIS 系统 GeoMedia 的系统结构和组件模块,并利用这些组件,采用通用的开发工具 Visual Basic、Visual C+、Visual InterDev,结合地籍管理业务要求开发地了籍管理系统;研究 Oracle 数据库和基于美国 Microsoft 公司的 Information Server 框架的Internet/Intranet 的结构体系以及 Microsoft 的组件接口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 Visual C+及 visual InterDev 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使该系统能够提供组件以便进行二次开发;在实施研发过程中,遵循了国内各项关于空间数据库分类编码和国家关于城镇地籍数据管理的相关行业标准;在数据库建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数据库更新机制,以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参考文献:1Henssen, Johan L G., 1990. Cadastre, Indispensable for Development. Enschede,The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