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60246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6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 格 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教育教学知识识与能力与能力简简答答题题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 年的 “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

2、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

3、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9.

4、 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1) 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 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10.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劳动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具有

5、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11.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 学制;( 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度;( 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5)教育的阶段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国家,教育的世俗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12.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发展

6、学前教育,实施早期教育、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 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目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13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年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1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14.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

7、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1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16.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7.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18.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 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 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

8、择 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 更新文化的功能。19.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0.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21.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遗传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 环境 ,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 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4) 个体主观能动性,个

9、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搞“一刀切 ”;(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遵循长善救失原则;(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23.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24.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

10、、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25.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 德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 智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 体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 美育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 劳动技术 ,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26. 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

11、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2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2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

12、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2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30. 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13、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31. 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联觉效应;( 4)感觉后效。32. 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 流畅性 ,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 变通性 ,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 独创性 ,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34.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

14、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35.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36. 简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 2)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3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15、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38.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 2)联系情绪是感情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16、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39. 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40. 简述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42.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43. 简述气质的类型( 1) 胆汁质 ,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2) 多血质 ,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3) 粘液质 ,表现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