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337915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内 容,概述 麻疹疑似病例监测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简介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国主要的疾病监测系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 麻疹监测系统 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系统 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系统,传染病防治法中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 免疫针对疾病多为乙类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及AFP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或者多年未有的免疫针对疾病要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丙类传染病(11种) 2

2、008年新增手足口病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针对疾病有2种属于丙类(腮腺炎、风疹),疫情责任报告人和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 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于2小时、农村于6小时内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

3、小时内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疫情报告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三十三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疫情报告要求,常规疫情报

4、告要求 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疾病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程序和要求 按各疾病监测系统要求进行报告,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简介(2009年),背 景,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使用新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麻疹个案病例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5、”定制平台 重新修订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监测目的,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病例定义,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 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临床诊断病例 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

6、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排除病例,监测内容病例监测,流行病学监测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 主动监测 实验室监测 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控,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主动监测 县级CDC和乡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并记录主动监测完成情况。,实验室监测,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 国家级承担麻疹病毒基因定型 省级麻疹病毒分离 州

7、市级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收到血清标本后,应于3天内完成麻疹IgM抗体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应在1周内完成风疹IgM抗体检测。 病原学检测 省级在接到标本后28天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分离到的毒株在14天内送国家麻疹实验室,国家14天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将结果反馈给送检单位。,监测内容暴发疫情监测,麻疹暴发定义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麻疹暴发定义 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暴发疫情监测,24小时内,达到突发标准或死亡时,市CDC参加调查,疫情规

8、模较大或死亡2例以上时,省CDC参加调查,暴发疫情监测,流行因素调查(县CDC) 调查范围: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 年龄范围:15岁以下儿童 调查内容: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病例免疫史、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病例居住环境、当地人口流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暴发疫情监测,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参加调查的CDC)对采取的应急接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传染源管理等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控制效果,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和措施。 县CDC在疫情处理完毕后7天内完成调查报告,逐级上报至省CDC。 县CDC填写麻疹暴发疫情汇总信息表,并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指标,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以省为单

9、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同时80以上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 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 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达到80以上 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到达90以上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百分比达到80以上,医疗机构的作用麻疹监测方面,麻疹疑似病例网络疫情直报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的采集 医疗机构在发现麻疹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负责采集血标本。基本要求是:采血量23毫升,无溶血,无污染;标本送检表填写完整;血标本或分离血

10、清(0.5毫升)应放置4冷藏,并立即通知或24小时内送达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麻疹主动监测,医疗机构的作用麻疹控制方面,传染源的隔离治疗 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 预防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特别是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病房等要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就诊的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落实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避免发生麻疹的医院感染。,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出疹性疾病的分类,斑疹:伤寒、斑疹伤寒、猩红热、药物疹。 丘疹:水痘、天

11、花早期、药物疹。 斑丘疹:麻疹、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 水疱疹:水痘、天花、药物疹、湿疹、过敏性皮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脓疱疹:天花、脓疱性湿疹、脓疱疮、天疱疮。 出血性皮疹:重症传染病如麻疹、天花、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等。以及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疹性疾病的诊断要点,既往患过何种出疹性传染病,发病前有无接触史。 近期内做过何种预防接种。 出疹与发热关系:麻疹、风疹、猩红热在出疹前即发热,发疹期热更高,但三者发热与出疹间隔天数不同,而幼儿急疹的皮疹多在体温下降下时出现。 如伴有发热,多为传染病性出疹,应注意疹子类型、分布、发疹次序、融合否?

12、是否为出血疹。 粘膜是否发炎:麻疹的科氏斑;猩红热扁桃体发炎有脓性物,舌呈杨梅样;水痘口腔粘膜可能有水疱。 有无其他伴发体征:风疹患者常见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化验:病毒所致出疹性传染病,患者之白细胞多正常或减少,猩红热则增多。,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5983-1995,诊断原则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后,不但存在症状典型的麻疹,而且存在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前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后者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或麻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作出诊断。,麻疹诊断标准GB15983-1995,临床症状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发热(38度

13、或更高) 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麻疹诊断标准GB15983-1995,实验室诊断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诊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阳。 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麻疹诊断标准GB15983-1995,病例分类疑似病例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热;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

14、症状或结合膜炎。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1)口腔颊粘膜;(2)皮肤红色斑丘疹;(3)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阳。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者临床诊断病例加(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阳;(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5983-1995,诊断原则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需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毒的分离阳性

15、予以确诊。,风疹诊断标准GB15983-1995,流行病学史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 临床症状 发热 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实验室诊断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1个月内未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M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风疹诊断标准GB15983-1995,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2)发热;(3)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流行病学史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2) 1个月内未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3)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M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麻疹和风疹鉴别诊断要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