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能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36016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体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青少年体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青少年体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青少年体能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青少年体能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体能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体能训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儿童体能训练,PhD; CSCS (西安体育学院),现状:目前,美国30%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5%。在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达到1.2亿,我国儿童肥胖率上升较快。其中,五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从2005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8.5%。成年代谢及相关慢性病趋于儿童化。 问题:我国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儿童:6-12岁,少年13-18岁)体质连续25年下滑,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源自中国青年报,2013.1),对策:增加体育活动,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或训练

2、,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其中体能锻炼或训练是增强体质、预防少年儿童疾病的有效措施。 原则:全面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优先发展、多样化等是科学、有效体能训练的指导原则。 方法:循环训练、系统训练、分期训练是主要的方法学。 手段:各种身体练习(以功能性为主,如推、拉、扭、水平、垂直运动等,克服自身体重)、以动为主的练习、非专项化、多样性的练习、多关节练习等。,儿童少年体能训练基础: 1、肌肉力量发展敏感期及训练 (1)力量发育敏感期:女孩11-13岁,男孩12-14岁肌肉力量出现激增期,适宜进行力量训练。科学的抗阻性力量训练能够适度增加肌肉质量、改善体成分、提高肌力、预防运动损伤等。其中女孩绝

3、对力量(最大力量)10-13岁可提高46%,13-15增长8%,15-16增长14%,16-21增长6%;男孩绝对力量12-16岁平均增长57%,17-20增长36%,21-22增长9%,25岁达成人最大力量。,男孩、女孩雄性激素分泌量的差异,决定了肌肉力量水平的差异,如上图所示,在12岁之后,男女孩上肢力量及睾酮水平差异非常明显。,相对力量(单位体重的最大力量)而言,男女孩相对力量增长较平缓,每年增加2%-3%,主要原因是该时期体重增加较快。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为肌肉横断面积,身高增长最快时期肌肉横截面增加较少,而身高速度减慢时,肌肉横断面增加较快,致使体重增加。少年阶段的正确的力量训练可

4、以避免“成长板”(growth plate),发育障碍(stunted growth),运动损伤(sport injury)等问题,同时增加骨密度,改善内环境,促进全面生长发育。,7岁及以下:不负重练习,教会动作及要领,从徒手类动作开始,同伴练习,负荷量低;8-10岁:增加练习手段数量,掌握力量练习基本动作,逐渐增加负重和负荷量,加强监督;11-13岁:教会所有基本动作,逐渐增加练习负重,注重动作正确,开始学习技术含量更高的动作;14-15岁:开始正规阶段性训练,增加专项内容,增加负荷量,注重技术动作正确;16岁及以上:建立坚实基础,逐步开始成人化训练。,(2)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提示:多数学者、

5、教练支持少年期力量训练,但训练强度通常低于70%1RM(最大力量,少儿骨骼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重复次数10-15次,组数1-3组。如果低于10次,负重过大,应降低,超15次,加5-10%。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儿童少年应避免举重、力量举、健美训练或练习。这些负重下的动作由于直接或间接作用在脊柱,因此会造成肌肉-骨骼急性损伤。然而,举重练习对于运动员或健身人群而言,运动损伤率远低于其他运动,如篮球、橄榄球、网球或力量训练。因此,在进入青年后,可在训练中加入举重及相关动作的训练,如高翻、高抓、箭步推举等,并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力量训练必须掌握正确、规范的

6、动作,并且应在监督和保护下进行,动作质量远大于数量和重量;掌握正确的推举动作和呼吸要求,防止憋气。儿童少年时期的力量训练引起的肌力提高,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的适应,如运动单位募集数量增加、以及运动单位间的协调能力提高等,而肌肉体积增加不明显,但他们会变得强壮有力,增强预防运动损伤的能力;每周2-3次,每次间隔至少1天,训练以大肌群为主,注意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平衡发展,如胸肌与背肌、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等;应避免过多、强度过大的超等长(如跳跃)练习,下蹲能力达到体重的1.5倍及以上是安全进行超等长练习的标志之一;,力量训练手段应全程完成(full ROM),同时能够维持身体的柔韧性。加强肩部肌肉,如

7、前、中、后束、旋内及旋外肌力量训练;加强上背部肌群练习,注意多运动面及多角度,并注重功能性;加强下腰及腹部核心稳定及力量训练。每次课充分热身10分钟以上、整理活动含10分钟静力拉伸,开始阶段以轻负重多手段,单组数,循环训练为主,注意区别对待。监控记录训练过程和阶段,不断变换训练阶段重点及内容,保证持续进步、新鲜感和训练热情。,最大力量是反映力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测试或训练中,青少年力量训练负荷强度(重量)不应少于3-6RM,青春期前的少年不应少于6RM。最大力量的预测可依据公式来推测:,动作的设计:搬、抱、抬、推、拉、扭、提、压、扔、撒、撞、拖、抛、抽、掰、踢、爬、抖、砸、摔、举、甩、扇等动作

8、的力量性模拟动作设计。,2、速度发展敏感期及训练 (1)速度发育敏感期:速度发展的敏感期为8-13岁。其中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之间的发展特点不一。6-12岁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岁动作速度提高更为明显。7-12岁男女孩跑的最高速度的差别不大,13岁之后,男孩位移速度逐渐超过女孩。,(2)速度的阻力训练,方法,阻力速度训练,负重沙衣跑,2. 沙地跑,3. 阻力拖物跑 (降落伞、弹力管等),项目,适用于多数水平运动的项目,加3-8%体重重量。,要求加速与多个方向的变向运动 适合下肢损伤的康复训练,适合变向与快加速的项目,与力量训练相结合,影响因素,力量发挥能力的提高,应有一定力量训

9、练基础,力量水平提高 稳定性提高 加速能力提高,加速阶段力量水平的提高,continued,(3)速度的助力训练,方法,速度助力训练,助力拖拽 (motorized towing device, rubber cord, or rocket rope, etc.),2. 下坡跑,3. 高速跑台,适用项目,影响因素,高速保持40米以上,具有下坡跑特性,线性速度训练 腘绳肌损伤预防,缩短着地时间 增加步幅 提高跑的技术 和SSC效率,增加跑速和动作形式,高速跑的技术 增加腘绳肌力量,continued,3、灵敏发展敏感期及训练 (1)灵敏发展敏感期 什么是灵敏:快速制动、变向、再加速的运动能力;

10、涉及加速、快速反应,需要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快速转化。灵敏素质发展最佳时期是6-13岁,在该阶段通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儿的灵活性、敏捷度,为今后运动及体育活动打好基础,尤其是技巧类项目。(2)灵敏素质的训练加速与减速交替练习,如折返跑,变向跑;预先设定运动路线的灵敏练习,如T字型跑、X型跑、十字象限跳、绳梯等;开放式,随机反应的灵敏练习,如灵敏球、听信号或看信号后做出相应动作。,短距离折返跑 (Cones At 0, 5, 10 Yards),Start/Finish,Mark off 10 yards, with cones at 0, 5, and 10 yards,X Drill (10 Y

11、ard Box),1) Sprint, Sprint, Sprint, Sprint,起、终点,4、耐力发展敏感期及训练 (1)耐力发展敏感期 耐力可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耐力素质发展最佳时期男子是10-20岁,女子是9-18岁。在该阶段通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少儿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一般及专项耐力水平。耐力素质取决于有氧供能系统机能。耐力敏感期与最大吸氧量、心血管循环、肺扩张、大脑血液循环等动力学特征及血液成分机能状况有关。 (2)耐力素质的训练耐力训练以有氧耐力为主,内容手段应多样灵活,活动性或循环性游戏、球类运动、登山、游泳等。在方法上,主要以持续训练法为主,还可采用法特莱克及变

12、速跑、间歇训练。,5、柔韧发展敏感期及训练 (1)柔韧发展敏感期 柔韧素质发展最佳时期5-12岁。美国研究机构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2011)证实,在疾跑前如果进行相关肌肉的(静态)牵拉,那么这些肌肉出现在随后跑步时力量减弱的现象,同时还会因为肌肉等软组织的微创而影响到力量与速度的发挥,跑速会因此降低2-4%。因此,静力柔韧练习不要安排在准备活动中,应放在整理活动中。,弹动式柔韧训练法:快速振摆式柔韧训练使得肌肉被快速拉伸,牵张反射就会被启动,使被牵拉的肌肉收缩,其伸展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看似大幅度快速拉伸的肌肉练习却因为牵张反射机制效果大打折扣 。 静力性柔

13、韧训练法:静力性柔韧训练时,由于肌肉被慢速拉伸,只有微小的肌肉活动,牵张反射不会启动 ,因此,静力性训练更有利于发展柔韧性。 PNF法:利用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反)牵张反射原理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尤其是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的协调。,(2)柔韧素质的训练柔韧训练可长期、系统进行。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呼吸:呼气时,肌肉的紧张度最低。如果短时柔韧,在完成过程中应呼气;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采用浅吸气,长呼气方式,增加被牵拉肌肉的放松程度。不憋气。 装备:无需复杂的装备。一条毛巾、一组肋木、一块方垫、一条弹力绳、一副重量适中的哑铃或杠铃、沙袋、宽松的着装就可以完成柔韧训练。增加柔韧训练的效果。 时间:(运动员)柔韧水平在一天之中表现不同,通常在上午10-11点和下午4-5点柔韧性最好,清晨表现最差。因此,柔韧训练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两个时间段之内。另外,柔韧训练可安排在训练课的开始部分及整理部分。 程序:柔韧训练本身并不能有效提高身体温度,因此,柔韧训练应安排在放松活动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