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8217592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6.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植物组织培养理论(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实验目的】,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及原理 掌握无菌操作的原理及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简介,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胚胎、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离体培养和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资料,发展简史,1838-1839年,德国

2、科学家Schleide 和Schwann发表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 根据细胞学说,提出单个细胞的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理论。 1904年,Hanning 最先成功地培养了萝卜和辣根菜的胚。 1922年,Knudson 采用胚培养法获得大量兰花幼苗。 1934年,White 用番茄根尖建立起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从而使非胚器官的培养首先获得成功。 1958年,英国科学家Steward 等用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并分化为完整的小植株,不但使细胞全能性理论得到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的技术

3、程序奠定了基础。 1962年,Murashinge 和Skoog 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MS培养基。 1964-1966年,印度科学家Guha 和Maheswari 在曼陀罗花药培养中首次由花粉诱导得到了单倍体植株。 1972年,Carlson 通过两个种的烟草原生质体融合培养,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交的杂种植株。,资料,植物组织培养特点,资料,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让地上长塑料!植物合成可降解塑料,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资料,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上的应用,植物生理、病理研究上的应用,植物种质资源保

4、护方面的应用,【实验原理】,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是基于高等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高等植物细胞分化过程中,他们的遗传潜力并没有丧失,仍保持着潜在的全能性。 已分化成熟的活细胞在一定的营养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回复遗传全能性,类似合子的发育功能,有单细胞发育成为胚状体,继而形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

5、能性。 差异:(1)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2) 受精卵分化后的细胞中,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低。 2.潜在全能性的原因:基因表达的选择性 科学研究表明,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人工条件下实现的这一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资料,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资

6、料,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条件:,无菌环境、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一定的温度、空气、适合的PH、适时光照等。,资料,组织培养实验技术,实 验 室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1 实验室设计原则:保证无菌操作,达到工作方便,防止污染。 2 实验室组成:化学实验室、洗涤菌室、无菌操作室(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资料,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1、营养条件培养基(culture medium) 培养基:是植物组

7、织培养的重要基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植物的组织对营养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对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它们才能很好地生长。因此,没有一种培养基能够适合一切类型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找到一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才有可能成功。,资料,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有许多种类,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需选用不同的培养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培养基有几十种,常用的培养基及特点如下: (1)MS培养基 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

8、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2)B5培养基 是1968年由Gal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3)White培养基 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1963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gSO4的浓度和增加了硼素。其特点是无机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培养基 是19

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5)KM8P培养基 它是1974年为原生质体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的培养。,资料,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可以分水、无机盐、有机物、天然复合物、培养体的支持材料等五大类。,资料,无机元素(inorganic element),大量元素,指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等。其作用是: (1)N 是蛋白质、酶、叶绿素、维生素、核酸、磷脂、生物碱等的组成成分,是

10、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制备培养基时以NO3N和NH4N两种形式供应。大多数培养基既含有N03N又含NH4N。NH4N对植物生长较为有利。供应的物质有KNO3、NH4NO3等。有时,也添加氨基酸来补充氮素。 (2)P 是磷脂的主要成分。而磷脂又是原生质、细胞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磷也是ATP、ADP等的组成成分。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内添加磷,不仅增加养分、提供能量,而且也促进对N的吸收,增加蛋白质在植物体中的积累。常用的物质有KH2P04或NaH2P04等。 (3)K 对碳水化合物合成、转移、以及氮素代谢等有密切关系。K增加时,蛋白质合成增加,维管束、纤维组织发达,对胚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

11、浓度不易过大,一般为13mgL为好。制备培养基时,常以KCI、KN03等盐类提供。 (4)Mg、S和Ca、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又是激酶的活化剂;S是含S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它们常以MgSO47H20提供。用量为13mgl较为适宜;Ca是构成细胞壁的一种成分,Ca对细胞分裂、保护质膜不受破坏有显著作用,常以CaCl22H2O提供。,资料,微量元素 指小于0.5mmolL的元素,Fe,B,Mn,Cu,Mo,Co等。 铁是一些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组成成分。同时,它又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培养基中的铁对胚的形成、芽的分化和幼苗转绿有促进作用。在制做培养基时不用Fe2SO

12、4,和FeCl3(因其在pH值52以上,易形成Fe(OH)3的不溶性沉淀),而用FeSO47H20和Na2EDTA结合成合物使用。B,Mn,Zn,Cu,Mo,Co等,也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这些物质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现象。,资料,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培养基中若只含有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称为基本培养基(basic medium)。为不同的培养目的往往要加入一些有机物以利于快速生长。常加入的有机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资料,碳水化合物 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可支持许多组织很好的生长。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乳糖在组织培养中也有应

13、用。蔗糖使用浓度在2%3%,常用3%,即配制一升培养基称取30g蔗糖,有时可用2.5%,但在胚培养时采用4%-15%的高浓度,因蔗糖对胚状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不同糖类对生长的影响不同。从各种糖对水稻根培养的影响来看,以葡萄糖效果最好,果糖和蔗糖相当,麦芽糖差一些。不同植物不同组织的糖类需要量也不同,实验时要根据配方规定按量称取,不能任意取量。高压灭菌时,一部分糖会发生分解,制定配方时要给予考虑。在大规模生产时,可用食用的绵白糖代替。,资料,维生素(vitamin) 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细胞里主要是以各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对生长、分化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虽然大多数的植物细胞在培养中都能合成

14、所必需的维生素,但在数量上,还明显不足,通常需加入一至数种维生素,以便获得最良好的生长。主要有VBl(盐酸硫胺素)、VB6(盐酸吡哆醇)、Vpp(烟酸)、Vc(抗坏血酸)、有时还使用生物素、叶酸、VB12等。一般用量为0110mgL。有时用量较高。VB1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活力有重要作用,VB6能促进根的生长,Vpp与植物代谢和胚的发育有一定关系。Vc有防止组织变褐的作用。,资料,肌醇 (myoinosltol)又叫环己六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中起重要作用。通常可由磷酸葡萄糖转化而成,还可进一步生成果胶物质,用于构建细胞壁。,资料,使用浓度一般为lOOmgL,适当使用肌醇,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以

15、及胚状体和芽的形成。对组织和细胞的繁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壁的形成也有作用。,氨基酸(almino acide) 是很好的有机氮源,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他的如精氨酸、谷氨酸,谷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等也常用。有时应用水解乳蛋白或水解酪蛋白,它们是牛乳用酶法等加工的水解产物,是含有约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用量在10-1000mgL之间。由于它们营养丰富,极易引起污染。如在培养中无特别需要,以不用为宜。,资料,天然复合物,其成分比较复杂,大多含氨基酸、激素、酶等一些复杂化合物。它对细胞和组织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器官的分化作用不明显。它

16、的成分大多不清楚,所以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资料,1)椰乳 在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中有促进作用。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和草莓微茎尖培养中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2)香蕉 用量为150-200mlL。用黄熟的小香蕉,加入培养基后变为紫色。对pH值的缓冲作用大。主要在兰花的组织培养中应用,对发育有促进作用。 3)马铃薯(potato) 去掉皮和芽后,加水煮30min,再经过过滤,取其滤液使用。用量为150200gL。对pH值缓冲作用也大。添加后可得到健壮的植株。 4)水解酪蛋白 为蛋白质的水解物,主要成分为氨基酸,使用浓度为100200mgL。 5)其他 酵母提取液(YE)(0.01%-0.05%),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和维生素类;麦芽提取液(0.01%0.5%)、苹果和番茄的果汁、黄瓜的果实、未熟玉米的胚乳等。遇热较稳定,大多在培养困难时使用,有时有效。,资料,植物生长调节物(horm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