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白传-李白传全文阅读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04KB
约21页
文档ID:58125190
李白传-李白传全文阅读_第1页
1/21

李白传,李白传全文阅读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 权归作者所有!中华名人传记 李白传 目 录 导 语…………………………………………… 4 第一章 天才少年………………………………6 迷离家世…………………………………………6 万里东归…………………………………………10 学诗习剑…………………………………………14 游历蜀中…………………………………………19 第二章 仗剑去国………………………………23 冲出夔门…………………………………………23 江陵之遇…………………………………………27 侠游长江…………………………………………31 第三章 酒隐安陆………………………………36 李孟之交…………………………………………36 喜结伉俪…………………………………………40 初入长安…………………………………………43 两“难”问世……………………………………46 谒韩失败…………………………………………54 北上太原…………………………………………58 “酒歌”绝唱……………………………………61 移居东鲁…………………………………………65 第四章 待诏翰林………………………………69 李白传 ·2 奉诏入京…………………………………………69 帮闲宫中…………………………………………73 送别知章…………………………………………77 辞京还山…………………………………………81 第五章 巨星之会………………………………86 陈留相逢…………………………………………86 结袖访道…………………………………………90 齐鲁重聚…………………………………………94 友谊长存…………………………………………99 第六章 十年漫游………………………………104 南下越中…………………………………………104 思亲还家…………………………………………108 幽燕“探险” ………………………………… 112 流连宣城…………………………………………116 首托诗稿…………………………………………121 第七章 从宾获罪………………………………125 亡命道中…………………………………………125 寻阳入幕…………………………………………130 获救出狱…………………………………………134 流放遇赦…………………………………………138 第八章 天夺壮心………………………………142 盘桓江夏…………………………………………142 归返豫章…………………………………………147 李白传 ·3 皓首从军…………………………………………152 诗人之死…………………………………………156 第九章 千古华章………………………………160 思想内蕴…………………………………………160 艺术风格…………………………………………177 师承渊源…………………………………………185 巨大影响…………………………………………197 李白传 ·4 导 语 在中国,一个人只要能背几首古诗,其中便笃定 有一二首是李白写的;一个人即使只听说过几个关于 古代诗人的掌故,其中便笃定有一二个是有关李白的。

一千多年来,人们在戏文里唱他,小说里写他,传说 里神化他,在中国不可计数的诗人中,有谁能像他这 样让一代又一代的普通百姓津津乐道?! 李白之后的中国诗人,大都对他推崇备至,尊他 为“诗豪” 、 “诗仙 ” ,说他“千载独步 ”(唐李阳冰 《草堂集序》),至连与他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也说 : “白也诗无敌” 、 “诗成泣鬼神”(杜甫《春日忆李白》) 当然也有几位是贬抑李白的,而贬抑的原因则是李白 的诗太倚仗天才,别人根本无法仿效的确,李白是 凭藉自己的旷世天才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跳空推向高 峰的,对于后世的诗人来说,李白是一个不可企及、 也不可思议的奇迹 李白有幸经历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光辉灿烂的年代 \227 开元盛世这是一个充满梦想同时也能使梦想变 为现实的时代李白的种种人生理想,就是被这个气 势恢宏的时代所激荡的李白想从仕,而且是从布衣 之身一步而为卿相;李白想修道、想任侠、想写诗、 李白传 ·5 还想……李白希望在人生的各个向度上都取得成功 他要用这全部的成功构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生模式 李白的一生,就被这些向度不同的人生目标牵扯着, 撕裂着,从而造成了终身的精神痛苦,同时也造成了 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本质。

即使是在开元盛世这样的伟 大时代,李白的理想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他的理想 超越了封建时代所能容忍的极限于是李白便在一次 又一次的挫折中坚守自己的理想李白是一位不可教 训的理想主义者,他那虽九死犹未悔的理想主义热情, 使之成为了一位千古独步的精神超人 李白降生不久,便踏上了漫漫漂泊之路这以后 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之中为了从仕他要拜谒天南地北 的权蒙势要,为了学道他要遍访天下名山李白有不 少挚友,然而在常年的漂泊中与他朝夕相伴的朋友只 有一个,那就是酒;李白也有过好几个家,然而在无 尽的旅途上能给他家庭温馨的,只有一轮明月酒与 月,构成了李白漂泊人生的深刻象征 李白的理想是大唐的理想,李白的悲剧是大唐的 悲剧李白的诗,是整个大唐文化的精魂不读他的 诗,便无法理解什么是大唐气象、大唐风韵 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聚集起自己全部的浪漫情 愫,凝结成一个民族的浪漫之子,这就是李白 李白传 ·6 第一章 天才少年 迷离家世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看重家世,似乎这是一种 徽标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自然引为殊荣,广加宣 传;出身贫寒微末的,也总要追根溯源,与某个华丽 家族牵扯上一点关系,这种风气在李唐时代尤甚。

因 而即使像李白这样高标傲世的“谪仙人 ” ,在这一点 上也未能免俗他曾不止一次地暗示自己与李唐天子 的宗亲关系,为后人征考其家世留下了种种疑窦 尽管,李白的家世并不像他所期望的那样贵为与 当朝皇帝同宗,但其出身也说不上微贱据唐朝李阳 冰的《草堂集序》和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 公新墓碑》记载 :李白乃五胡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国创 建人武昭王的九世孙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范传正 是李白好友的儿子,他们的这一记载应当是颇为可靠 的 相传武昭王为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那么李 白的祖籍也就是这里了待到隋朝末年,李白显赫的 家族发生了一次变故 :他的某一位祖先犯了罪,只好一 李白传 ·7 家人背井离乡流落到西域一个名叫碎叶的小镇 (即前 苏联的吉尔吉斯北部的托克马克附近),隐姓埋名,过 起流浪他乡的客居生活直到唐中宗神龙元年,李白 一家才从西域返回内地,在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 油)定居下来,并恢复了李姓 究竟李白的祖先因何罪而惨遭流放(或逃亡)?他 们在西域又怎样艰难地生存下来?他们重返内地又为 何不归故土而在四川的小村里定居下来?这些具体的 历史细节都已经无从考据,只能留待后人去想象了。

当李白的父亲携带家族千里迢迢内迁时,李白还只有 五岁他对父亲为何选择青莲乡也不甚了然或许只 是一种纯粹的偶然吧,但对于后来成长为诗人李白来 说,这个偶然的选择实在是很重要 李白的父亲名客,大概是取客居之意当然也有 人说因为姓李,当地人因他是外来户便叫他李客定 居昌隆以后,李客始终过着不求仕进的隐逸生活而 在此之前他去西域究竟干些什么,已经无法猜度了 从李白后来的诗文中看,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曾“ 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有人因此猜测李客内迁前或许是做生意的,是一名丝 绸之路上的富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祖先流落西 域时所带甚丰,历经几世仍旧富甲一方家中有钱, 对李白后来善成“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诗句有颇 李白传 ·8 大的影响李客赋闲在家,常常管管孩子们读书,李 白后来还回忆起父亲令他诵读《子虚赋》的情景李 白这位旷世奇才,大概就是在这位神秘的乡 间隐士手中发蒙的 关于李白的母亲,史书几乎没有记载,李白自己 的诗文也没有提及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其文学的 成就大都与母亲的启蒙有关李白对此只字不提,颇 让人费解现在各种资料中唯一提到其母亲的,就是 说李白出生时,她梦见长庚星坠入怀中。

因此李白取 名白,字太白李白不谈及母亲,是否因为像有人猜 测的那样,她母亲是一位异族女子呢?著名文论家李 长之曾亲赴李白家乡考察,说李白所居的地方青莲乡 漫坡渡,从前叫蛮婆渡,意谓曾有不少外族女子在此 生活这些外族女子是否就是随李客一道内迁的家人 呢?而李白那一双“哆如饿虎”的明亮的大眼睛,是 否正是从他的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呢? 李白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他在兄弟当中排行十二, 而且还不是家中最小的他前面的十一位哥哥姐姐,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的一个弟弟,据说李白晚年时 还住在三陕边上他还有一个妹妹名叫月圆,死后葬 在漫坡渡几十年前李长之先生去时,她的坟茔还存, 碑却有些残破了为何李白其他兄弟姊妹的坟茔都了 无痕迹了,唯独留下了月圆的呢?或许是她的名字含 李白传 ·9 孕了一种李白诗歌的意境,因而被后人倍加珍爱吧 李白传 ·10 万里东归 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在碎叶呱 呱坠地了尽管临产时已有长庚入梦的说法,但他的 降生到底未给这个已有十一个孩子的家庭带来太多的 兴奋和惊喜李客依照梦中所托,给新生的儿子取好 了名和字,算是寄托了自己对儿子的希冀。

他怎么也 没有想到,这个他亲手取定光辉的名字将“光焰万丈 长”(韩愈《调张籍》),照彻民族于万年的历史 碎叶这个众多民族杂居的小城,也似乎完全没有 意识到这个新生儿的非同凡响人们没太在意这个多 子多女的外乡人家庭新添的男丁那些异族的商人们 照例在一起喝酒,谈生意谁也没能想到这个边疆小 城多少年后还能被人提及,竟是因为这个并不惹人注 意的外乡小子尽管当时的唐朝天子已把疆土一扩再 扩,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国气象,虽然 碎叶当时已是一个属大唐安西都护统摄的边疆城镇, 但其生活习俗、文化风尚并未彻底汉化这里天寒地 冻,林木稀少,人衣毡褐,商胡杂居,确乎完全不具 备孕育一个时代奇才的人文条件 为什么李客几代人安居碎叶,却在李白诞生后动 了举家东归之念,这实在是一个难解的谜团没有太 李白传 ·11 多的理由认定李客当时已判定李白未来的远大前程, 并因此而决然归返内地或许这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 神论吧,李客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但他就那样决定 了于是一家人扶老携幼,踏上了遥远而艰辛的东归 之路对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说,这是一次多么重要 的迁徙!幼小的李白就这样伴着马蹄和驼铃声,匆匆 奔向他诗歌的国度。

这是李白最早的一次人生漫游这以后他还有多 次他的大半生几乎都在漂泊之中如果说碎叶是他 的出生地,是他的第一个故乡,那么这次漫长的内迁 之旅,则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李白人生的象征他 在故乡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而流浪漂泊的日子却总 是那么漫长 这次迁徙究竟经历了多久?一年?二年?还是三 年?已经无法知晓李白那时还太小,对此没有留下 任何纪录不过,反正在他五岁那年,这个历经跋涉 的家族在四川一个山明水秀的小村里停顿下来于是 李白有了他人生的第二故乡\227 西蜀绵州昌隆县青莲 乡蛮婆渡(漫坡渡)这里“水是那样清,远远地看去 似云气蒸腾似的,有些淡淡的白雾,天和水是不大分 的……举目是一片淡黄花的树,夹杂着一些青竹,有 些飘渺,有些空虚”(李长之《李白》)这些景色在 蜀中本属寻常,但对于看惯了西域的万里黄沙、茫茫 李白传 ·12 戈壁的李白来说,眼前的一切都不啻是奇迹,是梦境, 是天堂这些自然风物给年幼的李白带来的快乐是无 与伦比的这些飘渺而空灵的山水,无声地滋润着李 白的心灵,铸造着他的精神气质和审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