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13774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 2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 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 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 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 30 毫升水的烧杯 2、筷子 1、小勺 2、食 盐 20 克、苏打 20 克、汽水 1、开瓶器 1、注射器 1。 【教学过程

2、】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 20 克的食盐和 20 克的小苏打同时放 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 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 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

3、体,再用 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 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 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 (即表面积的大小) 、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 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 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 问题的研究当中

4、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 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 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水槽 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 10 克,同时 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 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 摄 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

5、6.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 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 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 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 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 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 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

6、,其余学生观察评 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 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 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 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 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

7、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 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 1 小瓶备用、 (亦可每包 2 克的食 盐 10 包) 、筷子 1、盛 50ml 水的烧杯 1、水槽 1、天平 1。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3 .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 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 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 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 200ml 水里放盐,不停地

8、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 多少食盐)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 50ml 水来做实验。 (在课 题一杯后加上 50ml) 二、制定一杯水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20 .请你推测一下,这杯 50ml 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 勺、3 勺、5 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 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 研究的问题 50ml 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 准备的材料 、 一杯 50ml 的水。 2、 一小袋盐。 3、 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 研究的方法 、

9、 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 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 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 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0 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 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 为止。 )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 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 7 勺没有溶解 算 6 勺)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 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

10、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 5 .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提醒做好研究 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8 .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勺数 组别 6 勺 7 勺 8 勺 9 勺 0 勺 1 勺 2 勺 3 勺 4 勺 4 勺 以上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5 组 第 6 组 第 7 组 第 8 组 第 9 组 第 10 组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 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 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 4.讨论:我

11、们怎样回答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 1 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 50ml 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20 摄氏度的环境下 50ml 能溶解 18 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 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 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12、经历观察比较、描述 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 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 和水。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 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 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 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 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 食盐恰好全部溶解,

13、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 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 (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 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 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 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 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 (蒸发皿、石棉网、 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 酒精灯的灭火方法、

14、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 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 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 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 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阅读资料 P19。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 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

15、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 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 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 的 3 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 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 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16、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 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 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 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 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 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 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 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 高的。 2、分组实验 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 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 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 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 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 类)? 5、分组实验 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 p26 途中 所示,进行轻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