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940775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食物中毒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其中胃肠型多见。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夏、秋季,其特征为潜伏期短,常集体发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型,神经型,临床分型,病原学,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流行病学,传染源:被上述病原体感染的动物或人 传播途径: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苍蝇和蟑螂可作为传播媒介,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免疫力弱,可重复多次感染。 流行特征: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集中发病。后者进食同一食物;病情与进食量有

2、关;采取措施后控制快,无流行余波,发病机制,食物受污染程度,人体抵抗力,进食量,是否发病 发病轻重,1、侵袭性损害: 沙门菌、弯曲菌、侵袭性大肠杆菌(EIHC)等直接侵入肠壁,引起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并形成溃疡,最基本的致病因素是细菌的侵袭力及其释放的毒素,2、肠毒素:葡萄球菌、产毒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产生肠毒素。肠毒素 腺苷酸环化酶,激活,ATP,cAMP(环磷酸腺苷),多种酶,抑制,肠上皮对水、钠重吸收,促进,肠液、氯分泌,腹泻,耐热性肠毒素:激活肠粘膜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提高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引起肠隐窝细胞分泌增强和绒毛顶部细胞吸收能力降低导致腹泻。,3、内毒

3、素:沙门菌的菌体裂解后释放的内毒素可引起发热、胃肠粘膜炎症,进而导致呕吐和腹泻。沙门菌、变形杆菌等细菌进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继续繁殖,并可排出体外,故病人具有感染表现,亦可传染给他人,属感染性食物中毒。金葡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细菌的肠毒素治病,无明显传染性,属毒素性食物中毒。,临床表现,1、沙门菌属食物中毒:腹痛、呕吐、伴畏寒发热,继而腹泻,大便为黄色稀便或水样便,臭而量多。病程3-7天。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起病,伴畏寒发热、乏力等中毒症状,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为水样或血水样便,部分为脓便。病程2-4d。 3、金葡菌食物中毒:突然恶心,反复呕吐,呕吐物带胆汁、血液和粘

4、液,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微黄色水样便,恶臭而量少。病程数小时至1-2d。,。,临床表现,4、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为水样便、粘液便或血样便,有恶臭。病程2-7d。 5、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型:潜伏期1-2h,起病急,以恶心、呕吐、上腹部 不适为主腹泻型:潜伏期8-16h,以腹痛、腹泻为主,大便呈水样 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胃肠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病程12-72h。 过敏型:剧烈头痛,全身皮肤充血,颜面及上身潮红,呈酒醉貌,偶有胃肠道症状及荨麻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

5、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中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类 型 中毒机制 潜伏期(小时) 临床特点 污染食物沙门氏菌 活菌感染 612 高热、黄绿色 动物性食品 食物中毒 +内毒素 水样便致病性大肠肝菌 活菌感染 448 发热、米泔水 各类食品 食物中毒 或肠毒素 样或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副溶血性弧菌 活菌感染 240 发热明显,脐 海产品, 食物中毒 +肠毒素 + 部阵发性绞痛 咸菜耐热性溶血素 血水样便葡萄球菌 肠毒素 16 呕吐明显, 奶制品, 食物中毒 水样便 肉类,米饭肉毒杆菌 肉毒毒素 123

6、6 肌肉麻痹, 自制发酵 食物中毒 神经功能不全 食品、罐头,大肠杆菌鉴别,诊断学要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象 沙门杆菌感染WBC多正常,副溶血弧菌及金葡菌感染,WBC可达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粪便检查 红、白细胞,少数吞噬细胞 3、血清学检查:患病早期集病后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4倍升高者科明确诊断。(变形杆菌 采血清进行对OX19及OXk凝集反应, 效价在1:80以上有诊断意义) 4、分子生物学检查 5、细菌培养,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早期易消化饮食,病情好转后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 二、对症治疗:呕吐、腹痛明显时可口服

7、丙胺太林15-30g,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0.5mg,亦可注射山莨菪碱10mg。能进食者口服补液盐溶液,呕吐剧烈不能进食者静脉滴注葡萄糖。出现酸中毒酌情补5%碳酸氢钠。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补液抗休克治疗。 三、病原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有高热或粘液脓血便者可酌情给抗生素。沙门菌可选用喹诺酮类,(药敏试验),预防,一、加强食品的监督检疫二、加强饮食行业的卫生管理制度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型,神经型,临床分型,病原学,为严格厌氧梭状芽胞杆菌,革兰氏阳性,次极端有大形芽胞,有周鞭毛,能运动。本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家畜中。火腿、腊肠、罐装或瓶装食物被肉毒杆菌污染后,在缺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并

8、产生外毒素。本菌按抗原性不同,可分A、B、C(Ca、Cb)、D、E、F、G8种血清型,对人致病者以A、B、E3型为主,F型较少见,C、D型主要见于禽畜感染。各型均能产生剧毒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素,对人的致死量仅为0.001mg左右。,病原学,本菌因有芽胞,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干热180 5-1分钟,或煮沸5小时以上,高压蒸汽灭菌121、30分钟方可消灭。耐酸,但对碱性溶液和氧化剂敏感。 外毒素不耐热,80 30min或煮沸10min 可被灭活。,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携带肉毒杆菌的动物,病人无传染性。肉毒杆菌存在于动物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芽孢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二)传播途径:进食被肉毒杆菌外

9、毒素污染的食物。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高度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发病机制,外毒素经口进入消化道后,不被胃酸及消化酶消化,经肠粘膜吸收入血,主要作用于颅神经核,神经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断乙酸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病理变化,脑及脑膜显著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的点状出血和血栓形成。镜下可见颅神经核和脊髓前角细胞退行性改变,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时,可短至2小时,或长达10日。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起病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胃肠道症状较轻。先感全身乏力,头痛、晕眩等,随即出现神经麻痹症状,如复视、斜视、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眼险下垂等

10、眼肌麻痹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咽肌麻痹,表现为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病人体温一般正常,神志清楚,知觉不受影响。四肢肌肉迟缓性瘫痪表现为: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胃肠道症状有恶心、便秘、腹胀等,病程长短不一,通常于410日后逐渐恢复健康,但全身乏力,眼肌瘫痪可持续数月之久。严重者在发病310日内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继发性肺炎等而死亡,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瓶装食物、腊肠、罐头、发酵食物) 临床表现(眼肌麻痹、吞咽、发音、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 1、粪便作厌氧菌培养:将可疑食物、呕吐物、排泄物加热煮沸20分钟后,接种血琼脂平板做厌氧培养,可检出肉毒杆菌。 2、毒素检验

11、:动物实验、中和试验、禽眼睑接种实验。,治疗要点,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适当镇静剂,早期洗胃、导泻以清除肠内未吸收的毒素(5%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没有肠麻痹可导泻或灌肠,不用镁剂);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及早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继发肺炎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抗毒素治疗:早期用多价抗毒素血清(A、B、E型),以起病后24h内或出现肌肉麻痹前效果最佳,剂量为5-10万U静脉或肌肉注射,要先做皮试,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予同样剂量1次。如已知毒素型别,可用单价抗毒素血清,每次1-2万U。,其他治疗:,盐酸胍啶有促进周围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被认为对神经瘫痪和呼吸功能有所改进,剂量为每

12、日15-50mg/Kg,可经鼻饲给予,但可出现胃肠反应、麻木感、肌痉挛、心律不齐等。为防止肉毒杆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可用青霉素消灭肠道内肉毒杆菌。,预防,同胃肠型食物中毒 特别重视对罐装食品、火腿、腊肠、发酵豆制品的卫生监督 对进食可疑食物或已进食者立即注多价抗毒血清1000-2000U,以防发病,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潜在并发症:窒息、呼吸衰竭,护理1:饮食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 症状轻可进食普通饮食,进食困难者可鼻饲或静脉输液,护理2病情观察,眼肌麻痹表现与进展,特别是视觉功能改变 咽肌麻痹 监测生命体征 有无消化道症状,护理3对症护理,洗胃和导泻 眼肌麻痹

13、 咽肌麻痹,护理4药物治疗的护理,早期应用多价抗毒血清 注射前做药敏试验 阳性者采用脱敏疗法 注射后观察过敏反应 过敏者给予肾上腺素、吸氧等处理,44,第一步,健康教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部,宣传预防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加强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45,第二步,健康教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加强食物中毒知识教育,细菌性食物中毒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胃肠型多见,预后良好。神经型应早治疗。 应注意隔离消毒,46,第三步,健康教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春天到了,气温逐渐升高,随着气温的升高就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细菌性食物中毒也会相应增加 大家要小心食物中毒哦!,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