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926802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5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共享精品-ppt】(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的若干问题,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副所长 全球教育展望 副主编 Z,赵中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富布莱特研究学者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UNESCO文献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1996) 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2000) 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2000) 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2002) 全球化与课程改革来自国际教育局地区性会议的报告(2003),全民教育的国际努力(中国教育报1

2、995年7月),教育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全民教育思想及其在主要 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全民教育 世纪之交的重任,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 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 全球化与课程改革,美国基础教育研究 19992000年到美国做富布莱特学者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及联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从事一年的研究,题目为“ 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中小学中的应用”。期间我扩展了对美国教育研究的兴趣。计划中的美国基础教育研究丛书 质量为本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与热点问题研究 学校重建美国学校管理改革研究 标准驱动美国课程标准研究 以研究为基础美国学校整体改革模式研究,2000

3、年 1政-企-教联手, 共创教育的未来美国第三届教育首脑会议评述,教育参考,2000年第1期 2从宏观角度看美国学校教育改革,河南教育,2000年第2期 3美国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阿拉斯加州埃齐库姆山区中学的实践之述评,上海教育,2000年第2期 4“美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个案分析,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3期 5美国需要21世纪的教育革命克林顿总统2000年国情咨文教育内容述要,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3期 6教育可以营利吗?今日美国公立学校私营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7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研究,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4期 8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设

4、立及其发展,上海质量,2000年第3期 9从管理角度看美国学校教育改革校本管理的兴起及其特征,河南教育,2000年第7期 10今日美国特许学校,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7、8、9期 11谁来做教育领导美国近来关于教育领导问题的讨论,河南教育,2000年第9期 12学校重组和上级接管,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11期 13向管理要质量美国中小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评述,民办教育动态,2000年第12期,教育质量管理研究的起因及其拓展 1。1996年参加企业的一个培训班 2。1997年参加一个咨询公司,为上海民乐啤酒有限公司(生产力波、虎牌啤酒)做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为广东东莞明珠学校建

5、立质量管理体系做了一些工作。 3。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比较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现代学校管理改革,进行教育质量管理研究,尤其侧重于在学校管理改革中引入企业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试图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一种颇为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 不仅从事这一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将理论研究落实于中小学改革实践,积极深入中小学第一线,亲自参与和指导中小学进行学校管理改革。这些管理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共同的国际趋势 二、校本管理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三、校长专业发展的若干方面,2003年7月8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上海召开了“ 基础教育现代学

6、校制度研讨会” ,指出从2003年秋季开始,要进行“ 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实验。从报道的内容看,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就是权力下移,将办学自主权真正转移到学校一级。创建现代学校制度,这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并加以实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中观和微观改革。 宏观改革主要是指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立法. 微观改革主要可看作是学校的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直接涉及到课堂中的师生行为。 中观改革主要是学校管理改革,在美国这叫做“ 学校重建运动”,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推进校本教育改革(school-based educational r

7、eform),或者如我们所说的“ 现代学校制度”。校本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权力的下移,称作decentralization, 或者empowerment。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公共管理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企业精神在学校管理改革中的应用。,一般而言,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表明了企业的追求和志向,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关注“变动”和“发展”并强调“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角度而言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主体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系统下自发形成的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与道德行为准则。 当我们在学校环境下讨论企业精神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

8、校管理的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大百年校庆讲话中从5个方面谈到如何进行教育创新,其中专门指出要“ 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其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中就曾指出: 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可以这样做(如监督整个教育体系运行的方式),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了一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美奥斯本与盖布勒合著)的著作,该书着重讨论的公营部门是公立教育、卫生保健和政府部门。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评价到:“ 美国每一位当选官员应

9、该阅读这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在九十年代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21世纪的质量运动的重点将从制造业转移到教育、医疗保健和政府管理因为这些领域是一个庞大的服务业,而在以往质量原理应用得较少。朱兰谈质量运动发展的趋势,质量译丛2001年第3期,2002年9月23日文汇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 “上海不少医院的医学专家型院长走进课堂学管理” 国外医院管理层通常由三类成员组成;第一种是管理院长,第一把手,一般是工商管理硕士(MBA)或公共管理硕士(MPA)出身;第二种是副院长,可以由医疗专家来担任,以保证医疗质量。第三种则是护理院长。 我国医学型院长普遍缺少管理、财

10、务、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这造成了医院管理上的不足。 目前,上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开办的两个医院管理专修班几乎囊括了上海及华东、华南地区各大医院的领导。,青年报2003年11月1日(A03版)报道: 业务能手管理高手须兼具 中欧国际工商百名院长毕业典礼(10月31日):今后院长不仅要懂业务,还要懂经营,会理财,是一个管理高手。 全国百名院长经过历时三年的学习,从中欧拿到了他们的毕业文凭。上海的瑞金、华山、市一、儿科等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均在其列。 课程中的很大内容能够活学活用到现实的医院管理中。课程内容涵盖战略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模块学习,商务模拟和作业检

11、测,很多内容击中了目前医院管理上的弱项。 虽然职业化院长也在有关部门的考虑之中,但在现阶段,现有的医院管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成为管理高手,是各个医院尽快适应市场的捷径。,北京青年报2003年11月11日报道: 不会看病也能当院长:北京卫生系统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北京卫生系统力度最大的一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即将展开,在这次改革中,启用复合型人才任医院院长、院长打破终身制等都明确写入文件中。北京市委卫生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以往医院院长大都从临床一线的医生中产生,在某一医学领域中是专家,但不一定懂管理,并不适合当院长。这种过于单一的选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所以此次改革明确要扩大选拔任用

12、干部视野,将尝试专家型院长和管理型院长并重,对部分干部岗位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也就是说,今后医院的院长可能根本不会治病。”,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2002年1月29日发表“ 公立学校向企业精英寻求指导” 的报道,讲述了东京市府教育办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在2001年4月已经聘请了2位企业经理到公立高中当校长的基础上,2位分别来自索尼公司和三菱公司的企业经理将从2002年4月起担任2所公立高中的校长职务。这些经理都没有在学校工作过的经历。 曾在Hitachi Ltd. 工作达32年的Mutsuc Uchida(56岁),在2001年4月就已

13、成为位于Itabashi Ward的Takashima High School的校长。 他任职后首先是编制学校的手册;要求高级教师提交Weekly Reports;与全校所有教师进行沟通(two rounds of 50-minute interviews with every person),Takao Yamagami (55岁)将出任位于Ota Ward的Tsubasa Sogo High School 的校长(原为Nissan Motor Co.的经理,工程师) “ 学校的当前问题是校长缺乏管理技能学校校长应更多地致力于管理工作。” Takao Yamagami认为校长未能受过适当的组

14、织管理培训;认为组织的经理们不必是全能的人。 上述内容似乎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即学校的管理改革可以,而且应该将视野转向企业界,转向现代管理思想,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创新。,美国教育改革的中观层面(管理改革)(他们称之为“学校重建运动”) 特点:管理权限下移 (组织结构从科层结构转向扁平化结构),其中无不渗透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或者说从美国的企业管理中可以找到这些举措的原型。校本管理 特许学校公立学校私营管理学校重组和上级接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校本管理,主要就是强调教育管理权和重心的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团队等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主管部

15、门、社区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的新型关系。在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中,校本管理更是成为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隶属于美国教育部的“ 教育研究办公室”在1993年的一份消费者指南中是这样界定校本管理的(Office of Research, 1993):校本管理是一项通过将重要的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每一所学校的改进教育的策略。校本管理向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控制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利,让他们负责预算、人事和课程。通过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这些重要的决定,校本管理可以为儿童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校本管理概念基本上包含有这样一些要素:1学校管理的决策权应该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下移到学校;2那些最接近决策的实践、最易受决策结果影响或对决策执行负有基本责任的人士,应该成为学校决策的制定者;3学校教师在校本管理中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4学校将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权力。,学校自主和共同决策:校本管理的基本特点“ 校本管理自主+共同决策(SBMAutonomy + Shared Decision Making)”,这是时为美国湾区研究团体主任的戴维(Jane L. David)于1989年在其校本管理研究综述的论文对校本管理进行的概括,它反映了校本管理的基本特点。学校自主( 又说学校自治)和共同决策是紧密相关的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