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宋] 陆游,“词”的相关知识,知识回顾,一、词的别称有哪些?,曲词、曲子词(配合乐曲曲调而唱的歌词) 诗余 (“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长短句(句式长短错落,奇偶相间) 又名乐府、乐章、琴趣……,从配乐歌词到脱离音乐的独立文体,二、词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结构 单调【为一段,例《如梦令》】 双调【分两段,最常见】上、下两阕【què】/片 三叠【分三段】 四叠【分四段】,三、词的流派(主要风格):,婉约词豪放词,多写离情别绪、伤春悲秋; 大都婉丽柔美,情景交融……,代表人物:柳永、晏殊、 欧阳修、李清照 ……,山川胜迹、报国壮志……无不入词;激昂慷慨 、意境阔远、气势磅礴,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诉衷情 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有多产的作家现存诗计9300多首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jing)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陆游简介,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 《诉衷情》(当年…)、《卜算子·咏梅》,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 》《书愤》,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词作背景: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不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激情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酬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诉 衷 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朗 读,词牌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追求,寻求防守,此指如秋霜似地斑白,白白地,此代指 抗金前线,此代指 闲居之地,mì,shù,bìn,qiú,pǐ,sù,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抓住句中的字眼,,,,,,,,,,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 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 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 不知何处寻求, 只留下这尘封色暗的旧貂裘,【上阙】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虏还未消灭,鬓角先染秋霜,热泪白白的流淌 谁能想到自己这一生,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的理想始终未实现,只能老死在沧洲水边下阙】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的如同秋霜,只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敌前线,身却老死在家乡的山林水边!,译文点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这一典故,用意何在?,“当年”,指乾(qian)道八年(1172),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 精神自许、自负、 自信的雄心和 坚定执著的追求,下一页,当年万里觅封候 ——班超投笔从戎,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返回,作者此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壮志补充】“万里”与“匹马”形成反差, 突出作者当年作战的英勇气势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1.“梦断”说明什么?,说明诗人理想破灭,2.“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谁的典故?有何用意?,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1.“梦断”说明什么?,说明诗人理想破灭,2.“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谁的典故?有何用意?,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失落之情3.“暗”字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下一页,尘暗旧貂裘 ——苏秦说秦王,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敝”(《战国策•秦策》)返回,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上阙小结】以“当年”二字引出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再现往日戍守边关的勃勃英姿觅”字显词人当年的自许、自信和执着 “梦断”一转,将过去和现在对比,化自信为失落 “暗”字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和词人心中的悲凉忆当年,匹马梁洲曾自许 观而今,关河梦断泪空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比一比:,鬓已秋,胡未灭,泪自流分析: 【语序】强调了国仇——词人流泪伤感的真正原因; “先”:强调了词人内心的不甘与悲愤; “空”:强调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以及对南宋苟安君臣的不满和愤慨。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提示:“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 “身老沧州”并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身在沧洲仰天长叹只因胡未灭 志平天山挑灯看剑唯有泪空流,,【下阙】用“未”、“先”、“空”三字,写壮志难酬,韶华不再的悲愤心”与 “身”写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报效祖国炽热的情怀和英雄失意的概叹风格:回肠荡气 的沉郁悲壮之词 手法:过去与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对比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 这些情感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间接抒情 (用典),,直抒胸臆,,对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用典”的作用:,委婉地讲述经历,含蓄、深刻地达意、抒情,,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镜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词人渴望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
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首词正是表达了年迈苍老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统治者越是昏庸无能,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越是难抑,词人越是难抑悲愤,就越能体现词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伟大形象小结:,借用典故,直接抒情,运用对照,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感慨中心思想,联想: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陆游:《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无论时代、国家在风雨中如何飘摇,仁人志士担忧黎民百姓、盼望国家统一的心,依然顽强地律动,他们也许壮志难酬、抑郁而终,但他们唱出了时代最强音,他们高大的爱国形象直至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练习,1《诉衷情》这首词作者为( ) 选自 ( ) 。
从词的风格来看,《诉衷情》是一首( ),陆游,,《放翁词》,,豪放派词,2 词中回忆自己征战疆场的句子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3.《诉衷情》中有两句词使用了“典故”它们是,当年万里觅封候;尘暗旧貂裘,它的作用:,“万里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求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4. 对整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以后写的,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作品 B本词的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本词反映的是作者所倍受打击并已年老体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C,5.下面对着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喂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A,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昔日满怀凌云壮志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觅封侯”借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中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饱含惆怅之情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声调短促,说尽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一个“空”字既写了词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词人总结一生,在感慨个人不得志、不受赏识重用的同时,更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D,佳作欣赏:,,,,,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青梅竹马---喜结鸾凤---母命难违---仕途失意---邂逅沈园---悲题哀词---春暖花开,怅和幽词---远走天涯,风雨人生---几番重游,痴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