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831071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感觉器-前庭蜗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庭蜗器,前庭蜗器(耳),外耳、中耳收集与传导声波 前庭蜗器内耳(1)接受位觉刺激前庭器(2)接受声波刺激蜗器,一、耳廓 耳廓由弹性软骨和结缔组织外被皮肤构成,皮下组织少,但血管、神经丰富。耳廓下部向下垂的柔软部分称耳垂,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是临床采血的常用部位。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第一节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二、外耳道 外耳道为一“S”形弯曲管道,全长约2.5。其外1/3为软骨部(与耳廓软骨相连续),内2/3为骨部,位于颞骨内。耵聍腺的分泌物称耵聍,对皮肤有保护作用。,外耳道检查:耳郭拉向后上方,使外耳道变直,观察鼓膜。 儿童耳道短平直,检查拉向后下方。,三、鼓膜 位置:

2、外耳道底与鼓室之间,呈向前外倾斜位。与外耳道底成45度夹角。 形态: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形似漏斗,中央为鼓膜脐,前下方有光锥。,第二节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三部分,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一、鼓室颞骨岩部内含气的 不规则小腔,位于鼓 膜与内耳外侧壁(迷 路壁)之间,有六个壁:,(1)上壁:盖壁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隔。,(2)下壁:颈静脉壁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隔,(3)前壁:颈动脉壁颈动脉管后壁,(4)后壁:乳突壁通过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5)外侧壁:鼓膜壁,(6)内侧壁:迷路壁,迷路壁中部隆起称岬。 (1)后上前庭窗, 被镫骨底封闭 (2)后下蜗窗, 被第二鼓膜封闭前庭窗后

3、上方有一个弓形 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内 有面神经通过。,2、鼓室内容物 3块听小骨 外侧内侧:锤骨、砧骨、镫骨借关节形成听骨链。锤骨柄附着鼓膜内面镫骨底封闭前庭窗,传导和调节声波,锤骨,砧骨,镫骨,二、咽鼓管1.概念: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1)咽鼓管咽口 鼻咽部的侧壁(2)咽鼓管鼓室口 鼓室的前壁2.分部:前内2/3软骨部和后外1/3骨部3.作用: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4.婴幼儿咽鼓管(1)特点:短而宽,近似水平位。(2)临床意义:咽部感染可经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乳突窦是鼓室后上方的较大空隙,向前开口于鼓室,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乳突小房腔内覆

4、盖粘膜与乳突窦、 鼓室粘膜相延续,中耳炎 乳突炎。,第三节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鼓室内侧壁与内耳道底之间,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因其构造复杂,又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 骨迷路:为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不规则腔隙。 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为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 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有外淋巴,膜迷路内有内淋巴,内、外淋巴不相通。,一、骨迷路,耳蜗 前庭 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骨半规管,前庭,耳蜗,二、 膜迷路,蜗管 椭圆囊和球囊 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蜗管,膜半规管,(一) 膜半规膜壶腹壶腹嵴:膜壶腹壁的内面呈嵴状的隆起,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产生运动觉。,膜壶腹,二、

5、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分别位于椭圆囊和球囊壁内面的斑块状的隆起,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引起的刺激。,椭圆囊,球囊,连合管,椭圆球囊管,内淋巴囊,三、蜗管,蜗管,螺旋器:又称Corti器,蜗管螺旋膜的上面,突向内腔的隆起,随蜗管延伸成螺旋形。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螺旋器,前庭膜,螺旋膜,声波的传导,1、空气传导,声波,蜗神经,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中枢,2、骨传导声波颅骨内耳耳蜗内淋巴 螺旋器 蜗神经听觉中枢,在临床工作中,常用音叉检查患者气传导和骨传导的情况,帮助诊断听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和性质。传音性耳聋:外耳道或中耳发生病变,气传导途径受损,引起听力障碍,为传音性耳聋。此时,骨传导途径相对增强,可使用助听器通过骨传导来补偿听力。感音性耳聋:耳蜗发生病变,所引起的听力障碍,此时,气传导和骨传导均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